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焦裕祿個人簡曆

焦裕祿個人簡曆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19 04:08:05

  新華社大連5月14日電 題:焦裕祿在大連工作的日子裡

  新華社記者蔡擁軍、郭翔、群

  焦裕祿個人簡曆(焦裕祿在大連工作的日子裡)(1)

  這是焦裕祿與愛人徐俊雅的合影(資料照片)。新華社發(大連博物館供圖)

  這是焦裕祿親筆寫下的履曆表:坐過牢,挖過煤,當雇工,在舊社會颠沛流離;加入中國共産黨,迎來社會主義新中國,在一個個崗位成長……

  這份現存于大連博物館的履曆表,兩位健在的親曆者,14幅半個世紀前工人自發創作的木版畫,将時空拉回至1955年3月至1956年底的大連,拼出焦裕祿鮮為人知的大連故事,講述他在大連起重機器廠工作的日子:從“門外漢”到“最棒車間主任”,把辦公室搬到車間,給夜班女工看孩子……

  舊社會經曆的苦難有多深,對共産黨、新中國和祖國人民的熱愛就有多深。焦裕祿在大連的600多天,實踐着“心中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吃别人嚼過的馍沒味道”的求實作風,“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1964年5月14日,他的生命停止了跳動,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座精神的豐碑,從此巍峨聳立。

  “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做客的”

  中國美術館,至今留存着一張署名“大連起重機器廠業餘美術組”的木版畫,畫面上,焦裕祿神情堅毅,風雨中與工友一起搬沙袋。

  這幅木版畫,取材于1955年8月的真實事件:當月的一天,大連暴雨傾盆,廠外馬欄河水湧入,大連起重機器廠機械車間黨支部安排幹部輪流值班,和職工一起堵水防洪。大家想到焦裕祿剛來不到半年,身體又不好,就沒安排他值班。但焦裕祿說:“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做客的。”一面說着,一面挽起褲管,加入搶險隊伍。腳被碰傷了,大家勸他休息,他不肯,一直堅持到徹底将湍急的大水堵在廠房外。

  木版畫流傳很廣,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這個月的10日,擔任大連起重機器廠機械車間代培主任的焦裕祿,填寫履曆表時寫下了一句話:“1942年12月至1943年5月,被日寇押送東北撫順大山坑煤礦下煤窯。”

  從被迫下煤窯的下等人,到不顧病痛主動戰洪水的主人翁,焦裕祿的心路曆程已不可考,但他親筆寫下的履曆表則成了曆史的注腳。這份履曆表,在“文革”動亂中差點連同檔案室被砸爛,但被大連起重機器廠一位老師傅冒險悄悄保存下來,去世前又委托給另一位幹部,最終重現于世,現保存于大連博物館,成為珍貴史料。

  履曆表上,焦裕祿寫道:“1942年6月至1942年12月,日寇五次強化治安,被日寇憲兵隊抓去,在博山、張店、濟南日寇憲兵隊坐牢;1942年12月至1943年5月,被日寇押送東北撫順大山坑煤礦下煤窯;1943年6月至1943年7月,從撫順煤礦跑回家被漢奸和日寇抓去坐牢10天;1943年8月至1945年6月,逃荒至江蘇省宿遷縣地主胡泰榮家當雇工……”

  “兩次到東北的不同經曆,一定讓焦裕祿有翻天覆地的感覺。”大連市委黨校副教授辛鑫說,過往的苦難有多深重,翻身做了主人,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就會愛得有多深沉,“激勵着焦裕祿在每個崗位都能迸發出奮鬥的力量”。

  工友們回憶:在車間,哪裡艱苦,焦裕祿就出現在哪裡,什麼活髒累,他就幹什麼。15公斤的大錘掄起來,幾下就震得肩膀發酸,他咬着牙一幹就是一天;清洗減速機的活又髒又累,沒人願意幹,他就帶頭上……

  時任機械車間生産調度員的毛淑蘭回憶,焦裕祿事迹經新華社發掘後在全國傳頌,職工們看了後都說:“這就是我們的焦裕祿,一樣一樣的。”

  “去車間就能找到焦主任”

  “我叫焦裕祿,是剛從地方來的,幹工業是外行,是來向大家學習的。”

  毛淑蘭仍然記得,1955年3月,焦裕祿到大連起重機器廠機械車間任代培主任時的自我介紹。

  來“學習”的焦裕祿隻是在生産管理上不熟悉,其實已經算是一個“老幹部”:履曆表上,從1945年參加民兵,到1955年的10年間,他已經先後在12個崗位上曆練。從民兵到武裝幹事,從土改複查工作隊分隊長到南下幹部隊班長,從區委副書記兼區長,到四任不同地方的團幹部、洛陽礦山機器廠基建科副科長,豐富的履曆,見證了黨和國家的巨大變化。

  焦裕祿把自己當成一個“新兵”,一頭紮進車間一線調查研究。毛淑蘭說,焦裕祿經常是早上五點不到就到了車間,晚上很晚才下班,工人是“三班倒”,但每一班工人都能看到焦裕祿,“焦主任身上的油污跟工人一樣多,他要把每個班次遇到的問題都弄清楚。他總說‘吃别人嚼過的馍沒味道’,一定要深入一線調查研究。”

  同樣是代培幹部,有人夾着個本子,到車間轉一圈就走,而焦裕祿則紮到職工中間。時任機械車間計劃調度員于文狀說:“工廠辦公樓有焦裕祿的辦公室,但他把‘辦公室’搬到車間,廠裡都知道,去車間就能找到焦主任。”有人問他:“焦主任,你一天能跑多少路?”他回答:“大約20華裡。”

  1000多種零件的圖紙和代号,焦裕祿一個一個背,一位工友每天都提前半小時到崗,但總能看到焦裕祿已經一手拿本一手拿筆,在機床前逐個核實上個班次産品零部件的生産進度。不到半年時間,焦裕祿就全盤掌握了生産計劃和調度工作。有一次工廠生産任務增加,部分同志認為設備、人力不足,難以完成任務。焦裕祿二話不說到車間關鍵環節——減速機工段蹲點,從第一道工序開始梳理,研究生産工序、設備狀況、工人操作等細節,用調查數據說話,提出改進設想和措施,新的生産計劃很快得到落實。

  從捧着圖紙一件一件識别零部件的工業“門外漢”,到成為各項數據了然于胸、指揮生産的“行家裡手”,大家都說:“向焦主任彙報工作,必須有準确的數據,半點不能含糊,他是最棒的車間主任。”

  “共産黨員做事就該先為群衆着想”

  孩子身上蓋着焦裕祿的棉衣,睡在焦裕祿的辦公桌上,焦裕祿則在旁邊看書學習,孩子母親的笑臉映在窗口。這張木版畫,生動地再現了焦裕祿幫夜班女工看孩子的情景。毛淑蘭的大女兒劉慧萍說:“我一歲多的時候,焦叔叔也抱過我。”

  毛淑蘭清楚記得木版畫上這件事的由來:車間女工李培娥休完産假上夜班,由于托兒所沒有夜班保育員,她就悄悄把孩子放在車間工具室的一個小木箱裡,一次去給孩子喂奶,卻發現孩子不見了。工友告訴她:“焦主任在給你看孩子。”焦裕祿告訴她:“工具室裡冷,又不衛生,孩子放在那裡不行,以後你上夜班,就把孩子送到我這裡。”

  雖然許多當事人已經故去,但他們當年講述的焦裕祿故事,仍在流傳。一次漲工資,焦裕祿跟另一位符合條件的工友姜楓椿說:“我跟你商量一下啊,這次漲工資,我的讓出去了,你的也讓出去吧,咱車間有個職工家裡孩子多,妻子又有病,生活比較困難,你比他強,把名額讓給他吧。”姜楓椿後來說:“共産黨員做事就該先為群衆着想,在群衆中發揮模範作用。焦裕祿教我這麼做,我一輩子都是這麼做的。”

  焦裕祿的頭腦裡,裝着全車間500多名職工的工作、生活情況,哪個職工是幾口之家,他都能說出來,不是自己車間的職工有困難,他知道了也會伸出援手。廠供應科采購員潘鳳友從部隊轉業不久,正為一家人找不到住處發愁。與他并不在一起工作也不認識的焦裕祿聽說之後,就把自己的兩間住房騰出一間讓給潘鳳友。潘鳳友搬來一看,焦裕祿一家7口人擠在一間屋裡,孩子們在打地鋪睡,十分過意不去,焦裕祿卻說:“咱們都是革命同志,有困難就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一切為了人民的人,人民不會忘記。當年的大連起重機器廠已重組進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機械車間也已新址重生,新廠房前一幅焦裕祿的畫像和“永恒的記憶——焦裕祿事迹展覽館”仍然醒目,“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也在這裡代代相傳。穿過車間走進館裡,猶如穿越時空,一首“焦裕祿是咱大起人”的歌聲回蕩,“一件件小事誠可貴,一樁樁平凡鑄輝煌……”

  焦裕祿個人簡曆(焦裕祿在大連工作的日子裡)(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