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為贊助商廣告---
進入冬天,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吃火鍋了!
說起吃火鍋,很多人還吃出了訣竅,
比如網上一份“火鍋秘笈”引發熱議:
“毛肚涮10秒,七上八下;
鴨腸提三下擺三下,不超過10秒……”
這份秘笈靠譜嗎?
究竟涮火鍋的正确姿勢是什麼呢?
趕緊往下看!
按照這個“口訣”吃,
可能會因為寄生蟲引發感染!
“火鍋秘籍”不一定靠譜
專家表示,所謂的火鍋涮菜“時間表”并不一定能将生食完全燙熟,如果是半熟的肉類、海鮮直接下肚,可能因為含有未被消滅的寄生蟲等引發腸胃感染。
“不管是吃火鍋,還是麻辣燙、燒烤、鐵闆燒等其他烹饪方式,最重要的是把食物烹熟再入口,切忌追求嫩滑的口感而吃半生半熟的食物。”專家說,吃火鍋煮食物沒有嚴格的時間表,但前提是要煮熟。
愛吃燒烤男子腦部長活蟲
前段時間,江西籍患者小劉身體突然出現癫痫症狀,在當地醫院治療不見效果,也查不出病因。後來到省城大醫院檢查發現,他血液中查出有曼氏叠宮縧蟲裂頭蚴(一種寄生蟲)的抗體,是陽性的。通過各項檢查,發現其顱内有寄生蟲,醫生随後給小劉腦部做了手術,發現顱内病竈裡藏有一條約10厘米長的活蟲子。後經了解,患者平時很喜歡吃燒烤火鍋,其顱内感染寄生蟲,和他這種生活習性有很大關系,極有可能吃過未烤熟的肉類。
專家介紹,寄生蟲适應性很強,胃腸道環境也無法将其殺死,寄生蟲幼蟲會通過血液進入身體各個器官。寄生蟲經常出沒的地方一般有皮下、眼睛、肺部、腦部等。
半生不熟肉類風險大
專家介紹,牛羊等肉類中各種寄生蟲很常見,經過高溫烹饪一般都可以殺死,有些寄生蟲耐高溫,食用未完全烤熟的肉類會存在感染寄生蟲病的風險。另外不少人認為像蝦蟹等可以生吃的肉類或海鮮産品,食用時也要注意,所謂的“原汁原味”可能藏有安全隐患。
進入冬季,疾控中心也發布了健康提示,提醒市民一定要注意飲食安全,食品要煮熟煮透。切生、熟食的刀、砧闆要分開,防止病從口入。
“重口味”往往是不少人的偏愛,又燙又辣的食物吃到嘴裡感覺才爽。醫生介紹,食道正常的耐受溫度一般是40℃左右,一旦遭受到50℃-60℃以上的熱刺激,就很容易對口腔、食道及胃黏膜造成損傷,尤其是麻辣火鍋中的麻辣成分具有很強的刺激性,也會對消化道造成充血和水腫。長期食用溫度過高的食物容易誘發食道癌。醫生提醒,特别是油多的食物,溫度都比較高,相對散熱慢,這種食物夾起來最好稍微涼一涼再吃。
此外,吃火鍋配冰啤酒或者冰飲料也是不合适的,因為熱的火鍋遇到冰的飲料,一冷一熱,對腸胃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很容易誘發腹瀉、便秘、痔瘡等肛腸疾病。一般情況下,每月吃火鍋最好不要超過2-3次,飲食上還是要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少油少鹽。
因此,預防寄生蟲疾病,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管住口,
避免生食。
涮火鍋的正确姿勢
不要過度追求食物的嫩滑,最好在火鍋沸騰的情況下,肉類完全變色再食用,目測雞肉、魚肉變成白色,豬牛羊肉變成淺褐色,蝦蟹變成橙紅色,加熱食物的體積較大時,要延長加熱時間。但也别煮太久,否則肉類等含蛋白質高的食物容易凝固變硬,反倒不易消化。
而蔬菜有一些維生素并不耐熱,如葉子菜等,如長時間煮燙會讓維生素快速流失,這一類的蔬菜隻要稍微涮一涮就可以吃了。
另外,除了涮火鍋的時間要注意,鍋底的選擇也有講究,最好選清淡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馬莉表示,很多人吃完火鍋後拉肚子或者便秘,說明并不适合吃辣,這類人最好選擇清湯鍋底或者菌菇類的鍋底。
“牛蛙鍋、鲶魚鍋讓人胃口大開,但長期食用重油重辣的紅湯鍋,不僅對腸胃産生刺激,還容易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熱量。”如果一定要吃辣,不妨選擇鴛鴦鍋底,少吃辣,多吃清淡的鍋底,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此外,也可選擇清湯鍋底搭配辣味的蘸醬“過過瘾”。
如果要喝湯,應該在鍋底端上來煮沸後喝一點,火鍋煮到最後的湯裡含有大量嘌呤,火鍋煮久了以後,湯底中嘌呤成分比煮前高出幾十倍,患有痛風、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絕對不适合喝湯。
而且火鍋湯裡的油脂和鹽分量很重,湯底在反複煮沸的情況下也會産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亞硝酸鹽。盡量還是别喝火鍋的湯了。
别光顧着吃啦,
快轉給身邊愛吃火鍋的小夥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