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會計人,吐槽會計要考好多證,有些發揮了作用,有些好似沒有用,對于不同階段和段位的會計人來說 ,考證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就是用證時方恨少,想趕緊補上這一環:
1、受限于自己的智力和當年受到的教育經曆,剛從學校出來時,實際上很多的知識沒有搞懂,比如現金流量表、合并報表、遞延所得稅什麼的,後來雖然經曆了助理會計師、會計師的職稱考試,也是一知半解的,當年去報個輔導班辛苦的不得了,晚上、周六、周日到機構輔導班聽課,來回奔波很遠,得不到休息,上課有時頭直點,費錢不說,人累死了,課上沒聽懂就真不懂了,硬着頭皮去考,不過好不容易過去了,一算到今天近20年了。
2、之後,也是在學習中,不過學習的方法從考證變成應用學習,在業務中有需求,有什麼新政策,就找找資料學習,早些年有會計雜志、稅務雜志、報紙,一找到很開心,看到高大上的文章,覺得打開了又一扇窗,能想到今日條頭也可以寫一些呢?後來條件好了,網絡信息多了,政府服務越來越開放,政策和知識量很大,更貼近企業需要,針對性地學習是保持的。
3、這十年身邊的年輕人多了,作為70年代末的我,從最年輕的人到年輕人,到了現在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年輕人卷得很,會計人手上的證多了,中級會計師、稅務師、有些還有人力資源、二建什麼的,聽聽網課,學習方式多樣,課件豐富,這時我隻能保持神秘感了,有時來問個問題不回答,一是與主流知識脫離太久,老準則、老知識不能應付,二來不能丢份啊,平日誇誇其談,指點下屬,其實内心空得很。
4、自己安慰自己,應用式學習,緊跟新的會計理念,倒是有些體會,從核算到管事,從管事到管人,從管人到分工和培養,做了一些工作,推動了企業會計信息化和核算優化,初步建立了财務管理體系,帶出來一些人,完成了實踐方面的一些創新,回頭看還是有些欣慰,我們實現了分部精細核算、内部銀行資金模拟有償使用、在核算中強化資金類管控、會計共享中心的模仿運用、實現了部分業财融合、宏觀決策支撐運用等。
5、最近參與今日頭條興趣交流,寫了一些心得,總覺得不成體系,自說自話,缺乏深度,與廣大友友對比,高下立分,無論是内涵還是大家手上的證都不能相比,自己很自卑,在企業會計實務中,自認為有所建樹,卻是孤芳自賞,沒有得到上下真正的認同,沖擊和反複、反彈很大,管理體系十分脆弱,失敗感油然而生,于是萌生了考證的想法,也有很多的友友在讨論年紀大了要不要考證,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不利因素居多,通過近期聽了一些課,發現精力上需要調整以外,有個變化卻是令人欣喜的,那就是理解力有變化,知識點的串連能力有所提升,多年以前沒有聽懂的現在開始懂了,現在的會計準則也相對穩定,不像以前改得太快,各種培訓服務也好了,學習的負擔有所降低,于是有所信心。
6、不大不小的年紀,是很尴尬的,疫情當前,經濟不穩,行業也不理想,還是要一顆紅心,多手準備,一無創業,二無積累,歸根到底還是要吃專業飯的,在舒适圈中呆得太久了,還是要畢一役于全功,這一役就是考證,沒有什麼功利性,開卷有益,提高理論水平。
各位達人,見笑了,您是怎麼看的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