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全文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全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24 07:10:41

  前言 前面學習過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其實元好問還有《論詩三首》,其中提到了作詩需要押走出去打開眼界,才能寫出理想的作品。

  一、江山放眼更超然 第一首詩雲:

  坎井鳴蛙自一天,江山放眼更超然。

  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煙糞火邊。

  這一首的主題在第二句:江山放眼更超然。意思是作詩要眼界放寬,看到江山之大,下筆也超凡脫俗。

  坎井鳴蛙自一天,不能像井底之蛙那樣,隻看到眼前的一點點事情就自鳴得意。

  坎井,淺井,亦作“埳kǎn井”,坎井鳴蛙,淺井裡鳴叫的青蛙,比喻見識短淺之人。出自《莊子·秋水》:

  “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wā同蛙)乎?謂東海之鼈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

  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煙糞火邊。要知道謝靈運寫“池塘生春草”這種妙句,可不是躲在柴煙糞火旁能夠想到的。

  柴煙糞火邊,表示詩人拘束于柴米油鹽等生活瑣碎之事中,看不到更廣闊的天地。

  老杜《戲為六絕句》中,也有類似的表述: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鲸魚碧海中。

  翡翠戲蘭苕,指鳥兒們戲于蘭花之間。有點像坎井鳴蛙(井蛙更偏向于見識短),表示他們的作品詩境狹小,沒有掣鲸于碧海之中的宏大的氣魄。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全文(元好問論詩三首)(1)

  二、詩腸搜苦白頭生 第二首詩雲:

  詩腸搜苦白頭生,故紙塵昏枉乞靈。

  不信骊珠不難得,試看金翅擘滄溟。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第十一首寫道:

  眼處心聲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第二十九首寫道:

  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

  這兩首詩,可以和《論詩三首》前兩首互為補充。

  井底之蛙,見識短淺。整日裡埋首故紙堆中,紙上談兵、暗中摸索,又如何探骊得珠呢?

  不過也不能太較真,範仲淹未到嶽陽樓,卻寫出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古人又那麼多的題畫詩,當然無須親眼見到實景。

  詩人筆下虛實相間,眼前有景,畫中有景,心中有景,夢中有景,都不耽誤作詩。

  但是沉迷于書本,閉門覓句,不去張眼看世界,詩中就會缺少真實感,缺少事業與生活的氣息。也容易固步自封,缺少創新。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全文(元好問論詩三首)(2)

  三、莫把金針度與人 第三首詩雲:

  暈碧裁紅點綴勻,一回拈出一回新。

  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借用了前人的詩句。北宋僧人釋清遠偈頌中寫道:

  萬樣千般誰運為,空谷之聲随應出。鴛鴦繡了任君看,不露金針太綿密。

  北宋另一個僧人釋德洪《與韓子蒼六首》也用了這個典故:

  但識綱宗無實法,為君拈卻眼中塵。

  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白氏金針詩格》傳世:

  居易貶江州,多遊廬山,宿東西二林,酷愛于詩。有《閒吟》雲: 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惟有詩魔降未得,每逢風月一閒吟。 自此,味其詩理,撮其體要,為一格目,曰《金針集》。喻其詩病而得針醫,其病自 除。詩病最多,能知其病,詩格自全也。金針列為門類,示之後來,庶覽之者猶指南 車,而坦然知方矣。

  白居易被貶谪到江州,沒事都作詩。後來他研究了作詩之法,寫出《金針集》。意思是,作詩的時候,如果出現詩病,需要用金針來治療。因此,這個金針就如同指南針,指出了學詩人的方向。

  暈碧裁紅點綴勻,一回拈出一回新,女子裁剪暈染布料,用金針繡出美麗的花紋,每一次入手都有新的圖案呈現出來。

  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鴛鴦修好了,随便給人看,但是金針可不輕易給人,裁剪針繡的手藝,不會随便傳授。

  即,授人以魚,不可授人以漁。

  這有點像西方人,他們過着薪水高、假期多、福利好的生活,就是因為掌握并且封鎖了高利潤科技的原因。

  假如技術被我們掌握了,他們連魚骨頭也吃不上了。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全文(元好問論詩三首)(3)

  結束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挂小銀鈎”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可作為前兩首詩的一種參考。境界有大小,不分優劣。井蛙也是歌者,苦吟也有佳句。不過,李煜到了亡國後,其“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可見李煜境界大小的變化,和經曆有關,井蛙、苦吟詩人,有其局限。

  第三首詩說,不可以輕易告訴别人作詩的法門,其實前兩首已經在透漏玄機了。好的老師,隻有見了好的學生,才有金針度人的沖動吧。

  @老街味道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六,别裁僞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總結篇:誰是詩中疏鑿手?書生技癢愛論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