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目的: 又到了年末總結的時候,感謝各位跑友一年來的鼓勵與陪伴,本期将帶來小小宇的年度跑鞋紅黑榜,分享這一年來我所測試跑鞋中認為最值得推薦和最應該避坑的跑鞋。
創作聲明: 本期歸納跑鞋跑鞋僅包括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内正式批量市售産品,且實際測試次數均在3次以上,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其他任何人觀點,如有錯誤,敬請指正。(也就意味不包括碳闆跑鞋的老大哥next%一代二代,和我非常喜歡的pro2等往年發布跑鞋。SEN 8和SEN 9區别不大,這裡以SEN 8為例。)
最值得推薦碳闆跑鞋——特步160X3.0最适合5-10公裡競速——ADIDAS ADIZERO TAKUMI SEN 8最具性價比競訓跑鞋——喬丹強風最優秀的緩震慢跑鞋——BROOKS 甘油 20開創意義的支撐跑鞋——索康尼坦途最具性價比體測跑鞋——安踏 馬赫2最值得推薦碳闆跑鞋:特步160X3.0
如果讓我評選最優秀的碳闆跑鞋,我會在飛電elite和160X3.0pro之間猶豫,但是評選最推薦大衆跑者的碳闆跑鞋,我一定會選160x3.0。相比160x2.0的硬彈腳感,160x3.0的腳感更加軟彈,更容易被大衆跑者所接受。160x3.0的中底抗衰減能力也非常棒,長距離依舊可以保持非常棒的回彈效能。
我相信很多大衆跑者在選擇碳闆跑鞋時,在160x3.0和飛飙之間猶豫。相比于160x3.0pro的激進腳感,這兩雙鞋軟彈的腳感更容易被接受。相比于飛影pb柔軟的泡棉,這兩雙鞋的中底抗衰減能力更強。這兩雙鞋對比的話,160x3.0更像是具有更好結構構型的飛飙,抗扭轉性和重量控制要略好一些。當然,飛飙的性價比更高。
最适合5-10KM競速——ADIDAS ADIZERO TAKUMI SEN 8:
Streakfly和Takumi Sen 8誰才是最強的5-10KM競速跑鞋的問題從年初一直争論到現在,我的觀點是Takumi Sen 8完勝。作為2022年度我最喜歡的以及上腳次數最多的跑鞋,Takumi Sen 8的中底既有厚底跑鞋的回彈,又有薄底跑鞋的靈活,不管是路跑還是場地訓練都能夠完美勝任。
這雙鞋對于腳懷力量要求比較高,建議有一定跑步基礎的進階跑者選購。
最具性價比競訓跑鞋——喬丹強風:
強風的闆材剛性會随着配速的提高減弱,當配速提高時,闆材的存在感減弱,腳感更像是一雙薄底跑鞋,當配速降低回歸到後掌落地時,又是厚底跑鞋的一個腳感,非常适合日常訓練。強風中底泡棉要比飛影PB2.0的韌,個人覺得,喜歡飛影pb2.0很大可能不會喜歡強風,請謹慎購買。(特步260在這個定位同樣優秀,但是二代在重量上逆向升級,這個我接受不了,什麼都可以妥協,重量不可以)
最優秀的緩震慢跑鞋——BROOKS 甘油 20:
索康尼勝利20和布魯克斯甘油20都擁有非常好的中底性能和穿着體驗,适合長距離訓練,對于中大體重非常友好,都是當之無愧的頂級緩震慢跑鞋。這兩雙鞋誰才是最佳的緩震慢跑鞋,每個人的觀點并不一樣,隻不過,我更喜歡甘油20。
具有開創意義的支撐跑鞋——索康尼坦途:
索康尼坦途是一雙具有開創意義的支撐跑鞋,除了價格幾乎很難挑出短闆。索康尼坦途一改我對支撐類跑鞋重量偏大的固有印象,将輕量,緩震,穩定融為一身。
得益于優秀的重量控制,坦途的适用人群不僅僅局限于内旋過度的大體重跑者,對于中小體重跑者和初跑者也非常友好。如果大底升級成和啡鵬3的同款就更好了。
最具性價比體測跑鞋——安踏 馬赫2:
馬赫2是一雙非常好的場地競訓跑鞋,抓地性和場地感都非常好,不會因為中底過軟而洩力,鞋面的支撐性也非常棒,非常适合非體育生的中考體測和大學生體測,體育生我的建議是,能力夠直接上釘鞋。
對于網上說的中底不耐磨的問題,隻要是二次發泡材料都不耐磨,但是600km應該不成問題,對于非跑步愛好者來說一年600km足夠了,對于跑步愛好者怎麼會隻有一雙跑鞋。
腳感柔軟但回彈不足——UP30 2.0過于将就的入門跑鞋——特步360産品定位極其不明确——安踏 創3最沒誠意的逆向升級——ADIDAS ADIZERO BOSTON 11中底過于柔軟和洩力——匹克态極5.0毫無性價比的競訓鞋——nike ZOOM FLY 5腳感柔軟但回彈不足——UP30 2.0:
對于匹克的研發團隊,我一直抱有崇高的敬意,能夠在各大廠商瘋狂相互借鑒的時代,開發出一款特有的具有品牌特色的中底材質,并大規模運用,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從産品力的角度講,态極中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UP30 2.0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底有點過于柔軟了,而導緻回彈略有不足,加上非常失控的重量控制,所以把他評為我2022年度最失望的碳闆跑鞋。
過于将就的入門跑鞋——特步360:
熟悉我的小夥伴都知道,我是狂熱的特步跑鞋愛好者,但是對于這雙數字系列的入門款跑鞋,我的評價就是失望。鞋面,有一定的防潑濺能力,但是帆白/果凍綠的配色後期清理有點麻煩,夏季還有點焖腳。中底,前後坡差過大,而且中底的抗扭片強度一般,形同虛設。
其他品牌還好,特步的數字系列不可以将就啊,作為國産競速系列一哥的有力競争者,出這樣一雙将就的跑鞋實屬不應該。如果定位小體重跑者的話,可以選擇重量更輕的跑鞋,針對大體重跑者的話,中底抗扭是真的差,而且坡差過大。
産品定位極其不明确——安踏 創3:
安踏創3初上腳的體驗是非常驚喜的,很軟彈,甚至比馬赫都彈。極緻軟彈的後果就是不穩定,即使有碳住和tpu加持依然是不穩定的。如果說這雙跑鞋是一雙純粹軟彈的緩震系慢跑鞋,重量方面就很失控。如果定位為大體重穩定系跑鞋,這極其不穩定的中底,真的考驗跑者的腳懷力量。
即放不下緩震系的受衆群,也想去支撐系分杯羹,大體重也要,時裝領域也要去沾沾邊。安踏的跑鞋矩陣中,這個問題不僅僅純在于創上,隻不過這雙鞋最為明顯。
最沒誠意的逆向升級——ADIDAS ADIZERO BOSTON 11:
在碳闆跑鞋誕生之前,BOSTON系列跑鞋在馬拉松領域可以說是神級的存在,路感明确,動态靈敏,是一雙富有競速基因的跑鞋。但是BOSTON 10和11的競速體驗并沒有那麼的好,反而說更像是慢跑鞋。我個人比較喜歡韌彈的腳感,所以這雙鞋的腳感在我這裡說的過去,而且長距離還是很舒服的。
但是,就怕但是。這雙鞋的重量控制做的真的不太好,11比10輕了不到10g,但是犧牲了穿着舒适度。厚底時代,不可能希望你去回歸薄底的靈動感,那樣甚至算是倒退,但是為了幾g的重量,犧牲你這雙鞋最大的優點大可不必。對于很多大衆跑者來說,BOSTON 11不管是從品牌影響力來說還是從顔值外觀,腳感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個升級實在過于沒有誠意。
中底過于柔軟和洩力——匹克态極5.0:
我在做榜單的時候,中底最洩力的跑鞋,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安踏C37 3.0,在官網查價格的時候,發現C37 3.0的定位由二代的慢跑鞋改成了跳繩鞋,既然不是跑鞋,那麼就輪到二号選手态極5.0了。我個人腳比較瘦,态極5.0的前掌包裹性極其不夠,加上長距離中底的衰減,整雙鞋有一種很拖沓的感覺。
毫無性價比的競訓鞋——NIKE ZOOM FLY 5:
ZOOM FLY 5是一雙争議非常大的跑鞋,有人認為是性價比神鞋,有人認為是純粹的智商稅。這裡我們就聊一下ZOOM FLY 5打完折後的價格我們能夠買到什麼,飛影pb一代可以買兩雙,喬丹強風兩雙,特步260,加一點甚至可以買到配色不好的啡速一代。而且這幾雙鞋的不管是重量,配置,性能完全和FLY 5不是一個量級的。
抛開性價比不談,對于nike品牌有很高的好感度,而且喜歡這個外觀,也是完全可以入手的。
#跑鞋##跑步##我的生活也是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