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為花煜寒對《顯微鏡下的大明》電視劇人物、劇情的解讀,每一期涉及不同的人物與劇情,如果喜歡的話,請右上角點關注』
一部《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再次一将張若昀推向了風口浪尖。被網友們戲稱“張無季”的他,因為“隻管挖坑不管填坑”的那些熱播劇,而被網友們不斷拿出來說事。
像是2015年的《無心法師》、2016年的《法醫秦明》、2019年的《慶餘年》以及2021的《雪中悍刀行》。
幾乎每一部都張若昀的精彩表現,而讓一票粉絲敲碗祈求他出演第二部。
或許因為名氣越來越大,或許出于商業炒作。
無論如何,每當張若昀的新劇開播,都會有一番針對他個人針砭時評。
當然,對于任何一個公衆人物的客觀點評,是每一個公衆人物該有覺悟與心理準備。
無論誇獎還是批評,都該虛心聆聽并汲取其中可貴的養分。
作為一個對張若昀從沒有過接觸與了解的人,《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是我第一次認識或看到了由張若昀主演的作品。
當我看完第7集《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後,便對那些單純且毫無根據評論張若昀沒演技的評論,産生了一絲的反感。
因為這并不是我看到的真相,也不是我看到的全部。
首先,一部電視劇的好與壞并不是由一個人或幾個人決定的。
這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過程,整體水平的好壞,甚至可能會因為道具手中的一針一線而受到影響。
其次,劇中某位演員的演技如何,并不是一時一地可以完全反映的。
人物的心理與行為,可能需要用跨越十幾集的長度來細細揣摩與品味。
特别是一些習慣在連貫性故事中,頻繁使用插叙方式講述人物身世的電視劇。
一旦對某些閃回鏡頭沒有注意或遺忘,就很可能造成對某個人物理解上的巨大偏差。
正如“算呆子”這樣一個開篇即點明的人物設定,雖然很形象、也很符合那個時代對這一類的普遍認知。
但在大多數觀衆看來,如果錯誤地理解“呆子”,便會對這個人物乃至扮演者本身産生誤解。
什麼是“算呆子”? 簡單來講,由張若昀扮演的帥家默就是一個隻會算數、隻懂算數的呆子。
除了算數,他幾乎一無是處。
無論是為人處事還是思想深度,都像一個十幾歲甚至更低的小孩子。
甚至因為他成年人的外形,還可能讓人産生一種厭惡與惡心感。
因為他幾乎所有的行為,都已大大超出了那個時代對人們行為的要求與規範。
可實際上真是這樣嗎?
對于帥家默這樣一個人的理解,我們或許該跳出古代與劇情的框架來看。
以現代社會對這一類的認知,其實帥家默可以算得上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天才少年。
但他與在各方面都極為優秀的博學家不行,他無法成為像亞裡士多德、萊布尼茲、牛頓、達芬奇等等這樣的人。
帥家默更像在某一領域擁有絕對能力的天才,像是愛因斯坦,張愛玲,史蒂芬·霍金,莫紮特等等這些人。
在這些人中,智商是他們異于常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他們異于常人的罪魁禍首。
與那些各方面極為平衡的博學家不同,因為某一方表現出過人的優勢,所以會在許多甚至所有方面失去很來支撐這樣的優勢。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博學家并算不上是天才,而那些隻在某一領域有突出表現的人,才能算得上是天才。
就像張若昀所飾演的帥家默,便是一個舍棄了人生中大部分東西,來成就算學能力的天才。
PS:寫到這裡,或許能對一些整日幻想自己孩子是天才或神童的家長一些提醒。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天才的,而成為天才是有代價的,一些極為可怕與慘烈的代價。
在一些針對人類大腦的研究中,幾乎可以證實人類是不可能擁有一個完美的“超級大腦”的。
所以當你要在某一領域成為強者、成為天才時,勢必要在其他方面做出讓步,而這些讓步很可能就是讓你痛苦一生的代價。
這些代價,就是天才的代價。
他們會不該笑時傻笑,會出做一些異于常人的反常舉動,甚至會因為神經系統失常而被送進精神病院。
而這,隻是現代人才會有的福利與待遇。
在現代科學的支持下,人們發現大多數能做過目不忘,并且智商方面還遠遠高于普通人的天才。
幾乎每一個都備受精神疾病的困擾,并因此産生感覺關聯紊亂,甚至導緻自閉症的産生。
就像世界公認的天才愛因斯坦,雖然他有着讓人羨慕的160智商,還提出了許多至今都在被無人研究與解讀的相對論。
可是這樣一位天才,卻患有嚴重的語言障礙與讀寫障礙。
天才與呆子隻有一線之隔 “天才與瘋子比鄰,從天才到瘋子僅有一步之遙”,這句名言出自詩人約翰•德萊頓。
同時,作為世人公認的哲學大師亞裡士多德,也有過與此類似的看法。
牛頓與康德都患有精神分裂症;拿破侖與凱撒有癫痫症;歌德與普希金則患有狂躁抑郁症。
幾乎所有的天才,都不像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
也正因為如此,天才往往比普通人更加脆弱。
當他們的精神狀态比普通人更加脆弱時,天才的生活必然不會比普通人更加幸福,甚至隻會比普通人悲慘。
也因為如此,他們的人生與人生中的一切,都不會是美好與完美的。
就像“算呆子”張若昀,這個在算學上已完超越當時普通人數倍之多的天才,因為他的天才特性,所以他“不配”擁有普通人的平靜生活。
作為一名科班出身的正規演員,張若昀的演藝生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從2004年參演首部電視劇《海的誓言》算起,至今張若昀已經在演戲的道路上摸爬滾打了19年。
如果以帥家默的評判水平來說,張若昀鐵定算不上演員領域的天才。
但至少他在努力诠釋與理解他所扮演的每一個角色。
如今的張若昀因為《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在演技上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與批評。
即便是在此劇還未開播之前,就已經有了對他在劇中表現的定論式評價。
可當劇情進展到第7之後,當劇中這個“算呆子”慢慢立住了自己的人設之後。
從筆者内心來說,張若昀在塑造帥家默這個角色上,是成功的、是不辱使命的。
也許80後的張若昀不是演員中的天才,也許80後的張若昀不是曆經滄桑的老戲骨。
但作為一名演員,一名投身這個行業19年的演員來說,他幾乎完美诠釋了我理解中的帥家默。
對于我來說,《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中的帥家默,與原著中的帥嘉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那個是懂得官場也懂得人情世故的普通軍戶,而這個卻是在精神上出現極大問題的自閉症患者。
從那些帥家默對兒時的閃回記憶來看,這種自閉症傾向在他小時候便已經出現了。
在大多數時候,他都隻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或者說是數字的世界裡)。
這也是為什麼小時候的帥家默,會将算籌作為自己的玩具随身攜帶。
這也是為什麼小時候的帥家默,會完全沒有意識到身後的家正在被大火吞噬。
或許正是這樣一種對“算呆子”的解讀與理解,成就了今天由張若昀所飾演的帥家默。
他習慣性地會去啃食自己的手指甲,他會沒來由地一個人坐在那裡發呆。
他會容然沉浸在自己的數字世界中無法自拔,他對除計算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甚至讓他對父母之死産生執念的,也是父親一再向他提及的那四個數字。
所以我才看到了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演技”的張若昀,一個幾乎沒有人任何面部表情的帥家默。
可張若昀飾演的帥家默真就一點演技都沒有嗎?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在那種看似呆滞的眼神中,你能看到一個天才對自己唯一感覺興之事,所迸發出來的精神。
這種精神是一種普通人所不具有的光,一種官員和百姓都不會有的光,一種連程仁清看到錢時都不會發出來的光。
當鏡頭給出帥家默瞪大雙眼卻面無表情的特寫時,并不是表面那看來的全無演技。
這是一種有意安排的視覺語言,當側臉呈現在觀衆面前時,當那雙圓睜的大眼看似無神時。
你會發現那隻眼角有傷的左眼,會在不經意間突然抖動。
這是一種精神上的顫抖,一種肢體上的不自覺,一種由心理而導緻的不自覺。
結果當前的劇情,你會發現在這樣一張沒有表情的臉上,實際蘊含了很多内容在其中。
更甚者,這樣一種面部細節上的抖動,并不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随意可以做到的。
除非你像天才一樣天生就有這種本事,大多數人還是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或練習才能做到的。
特别是當眼睛睜大到那種程度後,眼下的腮部肌肉還能出這樣的抖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寫在最後: 當然,許多人會對筆者如此贊賞張若昀嗤之以鼻,認為這隻不過是一篇收了錢的公關文章。
如果真有這樣的好事,拜托各大公關公司早點來聯系我,畢竟能有一份額外的收入自然是好事一件。
可從内心來說,我還是認為不僅張若昀是有演技的,甚至劇中的所有人都是有演技的。
作為一名完全不懂演戲的普通觀衆,我對演戲的認知隻能從觀劇中得到。
在我的心中,沒有沒演技的演員,隻有不會拍戲的劇組與邏輯錯誤的劇本。
每一個演員都有屬于自己對劇中人物理解與诠釋,每一個演員都不會想成為周星馳口中那條鹹魚。
我們可以不認可他們的努力,卻不該對他們的努力冷嘲熱諷。
至少在我明白了“算呆子”這個詞的背後含義之後。
我對帥家默這個人物有了全新的理解與認知。
或許當我們對某個劇中人物或角色産生偏見時,并不是因為飾演者的演技不夠或沒有。
而僅僅隻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或了解這個人物。
他是善、是惡、是聰明、是糊塗、是天才還是呆子?
或許都不該成為我們嘲諷演員的理由與借口,畢竟他們不是演員中的天才。
(此文章系“花煜寒”原創文章,非“花煜寒”賬号發布皆為抄襲與搬運!)
以上便是我對《顯微鏡下的大明》第7集的理解與感悟,更多精彩解析,咱們下回見!
精彩回顧:《顯微鏡下的大明》家默的“呆”我能理解,寶玉的“傻”無法忍受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