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侵華戰争中鬼子的裝備,很多人會想到幾乎人手一杆的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我們通俗喊作“三八大蓋”。作為一種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自日俄戰争後就裝備于日本的陸軍和海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從一定程度上講,三八式步槍是二戰中日軍最主要的武器,也是鬼子的标配。
當然,軍用裝備從來不隻關乎武器,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會對旗幟以及穿着作出嚴格的要求。比如,我們接下來提到的“膏藥旗”以及“屁簾子”、“兜裆布”等。
“膏藥旗”、“屁簾子”,大家在影視作品裡經常看到,這些都是表現在外的,每當我們看到其中一個出現時,就知道鬼子要來了。既然這些表現在外,那在内的就是一定是兜裆布了。這三樣配備,都是用布做的,雖然不如武器有殺傷力,但個個都有妙用,甚至在關鍵時刻還能救命。
“膏藥旗”,極具諷刺意味的一種叫法,其實就是日本的國旗,正式名稱為日章旗或日之丸旗。日本侵華戰争中,這種旗幟多見于日本兵的刺刀上。如前所述,三八大蓋是日軍的基本武器,三八大蓋上一般都裝有刺刀,而刺刀的一側則綁着這面膏藥旗。當然,這面旗幟并非人人可綁,隻有班長級别的才有資格。而綁旗的目的,正如旗幟本身的作用一樣,就是讓鬼子能夠快速找到集合的方向。大家可能會感到小兒科,其實在戰争中他的作用卻不止于此。在白刃戰中,鬼子就是憑借着這面旗幟,引領士兵快速向長官靠攏,形成了多打一、集中攻破的格局,從而給我方人員造成了大量傷亡。旗在,精銳就在,因旗幟而形成的戰鬥力就在。侵華戰争中,日軍膏藥旗的作用不容小觑。
“屁簾子”是鬼子帽子側後的兩塊布,現在人們多戲稱為“屁簾”。既有帽子護頭,屁簾的存在似乎多此一舉,這是否是鬼子裝備中的一個雞肋呢?其實不然,關于這兩塊布,有人說是取自法軍的樣式,有人說是沿襲日軍的傳統,但更普遍的說法是兩者結合的結果。古代日本足輕(最基層的步兵)有遮陽簾,而後又采用了護頸簾。明治維新後,日軍的這種傳統與西方的軍服相結合,衍生出了帶有垂布的軍帽(日軍稱兩塊布為軍帽垂布)。二戰中,這兩塊布主要用于遮陽、防蚊蠅叮咬,在濕熱的南方以及緬甸出盡了風頭。
“兜裆布”在日本也叫做褌,顧名思義就是有裆的褲子。于日本而言,兜裆布是舶來品,源自我國古代男士穿的“犢鼻裈”(内褲)。兜裆布傳入日本後,逐步演變成一種國粹,并被賦予“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之類的民族精神。既有精神意義,戰場上一定要穿的。侵華戰争期間,兜裆布作用卻也妙不可言。一方面,他可以保護裆部幹爽,預防濕疹、外痔等疾病;在物資并不充盈的情況下,還可充當毛巾,洗澡時使用。另一方面,關鍵時刻可以當作投降“白旗”,解下了這塊布,就相當于解除了武裝。戰争中一旦鬼子扯掉兜裆布,挂在樹枝上,就表示自己要投降了,而我們就不能随便開槍了。
“膏藥旗”、“屁簾子”、“兜裆布”,日軍裝備中的三樣經典元素,共同構成了一組特殊的符号,成為了日本侵華的有力見證。值得一提的是,這三樣東西正如他們的自身名字一樣,被後來人們賦予了調侃和諷刺的味道,成為我們苦難記憶中的一劑“笑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