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元宵節稱為上元節還是下元節

元宵節稱為上元節還是下元節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0 03:21:58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最重要、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節稱為上元節還是下元節(上元節就是元宵節)1

元宵節璀璨煙花

元宵節這個名字的來曆是什麼呢?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上元節的來曆

早在漢朝漢武帝時期,當時的道教中有一個“五鬥米道”。這個道教把天、地、人尊為“三官”,同時又稱作“三元”,并将這個“三元”與節候相配,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所以就有了“上元節”這個說法。在當時,一般正月十五“上元節”都被用作祭祀天帝,同時祈福的日子。

到了南北朝時期,“三元”都要舉行相應的慶典,而上元是最重要的,因為這一天是年初第一個“元”,是天官賜福的日子,有祈求全年平安的意思。到了後來,随着朝代更替,時代變遷,中元和下元的慶典被逐漸廢弛,而獨有上元的慶典卻經久不衰,深受人們的喜愛。

因此上元節就是元宵節。前者是民間節日,後者來源于道教節日,如今早已合二為一。

關于上元節來曆的傳說

因為上元節來自于道教,所以關于這個節日自然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獵殺它們。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降落人間,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庭裡的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地上的人畜統統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百姓們聽到消息吓得不知所措。其中有一個智慧老人想了個辦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覺得有道理就照辦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且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他以為是大火在燃燒,就放棄了點火的念頭。從此以後,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挂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稱為上元節還是下元節(上元節就是元宵節)2

猜燈謎

元宵節的習俗

1.看花燈和相親。一直以來,元宵節這個節日與燈是密不可分的。看花燈是元宵節最為重要的習俗。漢明帝永平年間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随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普及起來。南朝時梁簡文帝就曾寫過一篇《列燈賦》,詳細地描繪了當時元宵節宮中和民間張燈結彩的盛景,有油燈、漆燈、蠟燭、燃香等等。

元宵節還有相親的内容。這天晚上,不能輕易出門的女孩兒們可以走上街頭,結伴在夜晚觀賞燈火。這是是古人默認的單身男女相親大會。大多數的女子都會悉心梳妝打扮,三三兩兩走上街頭,期待着碰到自己的意中人。北宋歐陽修的詩詞《生查子.元夕》就描寫了這一場景。

2.猜燈謎。關于猜燈謎有一個傳說。某地有個姓胡的“胡财主”,平時嫌貧愛富,專橫霸道,笑裡藏刀,人送外号“笑面虎”。此地還有個姓“王”的窮秀才。這年正月十五傍晚,王秀才提着一頂花燈上了街。他來到“笑面虎”門口,把燈舉得高高的。隻見燈上面貼着一首詩。

“頭尖身細白如銀,論秤沒有半毫分。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

聚集來看的人越來越多,驚動了“笑面虎”。他出門一看謎語氣不打一處來,大叫着“好小子,大過年的敢罵本老爺。”邊喊邊讓家丁過去暴打王秀才。王秀才挑着燈回嘴說:“這怎麼是罵您呢?燈上寫的是一則謎語。”

“笑面虎”頓時傻了,不知這幾句詩寫的是什麼。王秀才慢條斯理地說:“眼睛長到屁股上,光認衣裳不認人。這不就是個針嘛。”

元宵節稱為上元節還是下元節(上元節就是元宵節)3

吃元宵

圍觀的群衆一聽紛紛大笑起來。這根針這不就是和“笑面虎”一樣嗎?從此之後,正月十五猜燈謎的習俗就慢慢地流傳了下來。

3.吃元宵。吃元宵象征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早在南北朝時,元宵節吃的是加了肉的豆米粥。唐代則是吃一種做成蠶繭狀的面食。到了宋朝,我們現在所吃的帶餡的元宵終于出現了。不過那時候的元宵一般都是糖餡——沒錯,宋人是妥妥的甜食黨。此後這種帶餡兒的元宵就成了元宵節必吃的食物,象征着幸福團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