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豬養殖中,看到生豬長大、增重、增膘應該是養殖戶最為高興的事,這代表飼料利用率提高,養殖效益也在增加,但如果生豬出現消瘦,是怎麼回事呢?一旦發現豬消瘦該如何治療?豬場裡面總是有些豬開始慢慢變瘦,然後長勢就跟不上了,養豬人也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其實那些慢慢消瘦的豬,很有可能是患上這些病了。
1、豬瘟:慢性病例消瘦、貧血、衰弱、伏卧,行走緩慢、無力,有時有低熱,食欲時好時壞,便秘、腹瀉交替發生。有的在耳尖、尾尖、四肢皮膚上發生壞死,甚至脫落,病程可達1個月以上。有些毒力較弱的豬瘟病毒引起溫和型豬瘟,死亡以仔豬居多,成年豬多呈慢性經過。剖檢時,在豬盲腸和結腸黏膜上形成特殊的紐扣狀潰瘍,潰瘍從淋巴濾泡開始,向外呈同心輪層狀潰瘍,突出于黏膜表面,呈黃綠色或黑褐色,中央凹陷,但并非每頭病豬都有此變化。
2、瘦母豬綜合征:本病是母豬在産後甚至仔豬斷奶後2~3星期内,以迅速消瘦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因不詳。有人認為是母豬産後泌乳,當缺磷或缺鈣時,為滿足泌乳需要而動用體貯備而引起發病。也有人認為母豬在妊娠、産後營養供給不足,體貯備動用過多,因而出現迅速消瘦的現象。病豬除消瘦,體溫略有下降外,無其他變化。有些疾病也會造成母豬消瘦,如慢性豬瘟、豬丹毒、豬鍊球菌病、螨蟲病、蛔蟲病、舌道口線蟲病、紅色舌圓線蟲病等。仔豬因閹割造成腸管與腹膜粘連,過度擁擠等也可造成消瘦。
3、痢疾:本病病原體為豬痢疾密螺旋體。因病豬水瀉,排出紅、白相間的膠胨樣物質,表現為脫水、消瘦、貧血,生長發育停止,多呈惡病質。本病傳入豬場後呈散發,經數月才擴散到全群,康複後經一定時間又可複發,反複發作。剖檢可見病變局限于大腸,大腸黏膜腫脹,有帶粘液、血液的纖維素覆蓋,還出現壞死,外觀呈麸皮或豆腐渣樣,剝去僞膜暴露出淺表的糜爛面。根據疾病的流行特點、症狀及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用暗視野顯微鏡尋找糞便或大腸黏膜内痢疾密螺旋體進行确診。
4、副傷寒:本病由豬沙門氏菌引起的亞急性或慢性腸炎,病豬體溫升高,逐漸消瘦,生長停滞,貧血。病豬長期反複腹瀉,呈灰白或黃綠色,惡臭、水樣,混有大量壞死組織碎片或纖維狀物,後軀沾有灰褐色糞便。本病多發生于1~4月齡的仔豬。病死豬剖檢可見盲腸、結腸和回腸呈壞死性腸炎,黏膜上淋巴濾泡腫脹,壞死後形成潰瘍,中央凹陷,四周隆起,表面覆有幹酪樣物質。重者腸壁肥厚,硬如橡皮管。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及剖檢變化,即可做出診斷。
5、其它:其他的很多病也會這樣,比如附紅體(土黴素)糞便幹,尿液黃等,寄生蟲(驅蟲)毛粗亂,營養不良,豬身上發白等長勢也會慢很多。
豬消瘦的治療方法
針對豬消瘦問題,在治療前一定要診斷,确診病因,然後再對症治療。切勿盲目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1.治療豬瘟引起的消瘦:血清 頭孢混合注射,一天一次,連用三天。
預防:疫苗做好,中藥抗病毒的藥定期投放拌料
2.治療消瘦綜合征引起的消瘦:病母豬衰竭特别嚴重的,除需要提高飼養措施并且及時在日糧中添加高能量飼料,而且還要配合采取耳靜脈注射10%葡萄糖溶液300~500ml,加入維生素B15~40ml,肌肉注射維生素C5~10ml,皮下注射氧化樟腦3~5ml。較貴重的母豬也可以采用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50~100㎎的方法,連續治療7天。
3.痢疾引起的消瘦治療:停喂飼料裡的氟苯尼考和磺胺六甲氧粉;小蘇打粉按照0.5%飲水,連用3天;發現身上發白、拉紅色、絮狀、粘液希糞的豬,直接注射痢菌淨,一天兩次,連用兩天,寶寶樂連喂7天;豬舍用稀戊二醛帶豬消毒,一天一次,連用5次。
3.副傷寒引起的消瘦治療:病豬使用磺胺治療效果較好。病豬按每千克體重使用20~40mg磺胺嘧啶或者磺胺甲基異惡唑和4~8mg甲氧苄氨嘧啶,混合均勻後分成2次内服,連續使用1星期。病豬也可按每千克體重内服70mg複方新諾時,注意首次用量加倍,每天分成2次内服,連續用3~7天。
4.寄生蟲引起的消瘦治療:選擇驅蟲藥應選擇高效、安全、廣譜的抗寄生蟲藥物,大群豬驅蟲時最方便的方法是拌料飼喂。
5.營養不良引起的消瘦要注意調整每日的飼喂方式,及飼料,喂一些開胃、營養性的飼料。
如何預防豬消瘦現象發生?
1、抓好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母豬的泌乳率
傳統的懷孕母豬飼養模式是“抓兩頭顧中間”。此法在時間的劃分上比較籠統,攻胎時間不容易把握。攻胎過早會造成母豬過肥,後期采食量減少,影響仔豬胚胎期的增重和乳腺的發育。根據胚胎和乳腺的發育規律,我們可以把懷孕期劃分成5個階段進行飼養,以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母豬的泌乳率,從而獲得較好的仔豬初生體重。其階段劃分和飼喂要求是:
懷孕4~30天,每天投料1.8~2.5公斤;
31~60天,每天1.2~1.8公斤;
61~85天,每天 1.8~2.5公斤;
86~100天,每天2.8~3公斤;
101天至産前2天,每天3.5~4公斤。
2、對仔豬早期保溫、補鐵、補料
仔豬早期保溫、補鐵、補料,可以增強仔豬體質,鍛煉仔豬的胃腸功能,減少腸道病的發生。斷奶時仔豬個體大,胃腸機能完善,消化功能好,采食量大,斷奶後全身消耗少。一般在仔豬出生後即進行保溫,1~3日齡補鐵,5日齡開始補料,18日齡左右開始正常采食,再過1周後基本上可以斷奶。
3、執行周制管理,防止不同周齡的仔豬混群
周制管理是指豬場的生産運作按周來管理。定好1周内哪天調整豬群,哪天把保育舍的豬轉到肉豬舍,哪天斷奶,哪天把仔豬轉進保育舍,哪天消毒豬舍等事先都應做好計劃,周而複始地進行,力求把同1周齡的仔豬同時斷奶和并群,以避免不同周齡所發疾病的交叉感染和個體差異引起的大欺小、強淩弱的現象。
4、減少應激
斷奶應激和新環境的應激,容易引起豬采食和睡眠不正常,甚至發病,從而引起身體消耗。仔豬接近斷奶期時,可以人工減少母豬的哺乳次數,或降低母豬營養水平及采食量,使之把注意力轉向飼料,避免突然斷奶而引起的劇烈應激。同時保育舍應盡量造成幹爽、保溫、清潔的環境,使仔豬感到舒适,從而減少新環境的應激。
5、全進全出
有些人喜歡把弱小的保育仔豬留欄飼養,這樣就出現不同周齡的豬混群現象,也不利于豬欄的徹底消毒。斷奶後的仔豬的發病率高,因而仔豬消耗大,采用全進全出就能有效地克服。
6、加強營養,防止發病
仔豬斷奶前幾天,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葡萄糖、紅糖、奶粉等來補充仔豬的能量,從而減少仔豬體能的消耗。同時還可以在飼料和飲水中添加一些防治下痢、呼吸道病等的藥物,防止仔豬發病。
7、加強管理,搞好衛生
在飼養管理上,要使仔豬盡快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通過調教使之吃、拉、睡三點定位。投料應少喂勤添,力求天天飽、頭頭飽、餐餐飽,如出現生長不均勻應盡快調群或喂後留欄,加料補餐,使之生長均勻。一般按豬欄設計,以18~25頭為一群。
8、及時處理病、弱、殘豬
對個别病、弱、殘豬要早期發現、早期隔離治療和個别優飼,确實沒有多大價值的病弱殘豬應盡快淘汰。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每日生豬報價/dfj878),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