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大禹州應急救援隊點贊

為大禹州應急救援隊點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04:27:12

  為大禹州應急救援隊點贊(讓百姓多一點希望)(1)

  ●志丹縣雷霆應急救援隊部分隊員參與陝西省群衆足球三級聯賽乙級聯賽開幕式安保工作

  市委通訊組 劉曉媛

  在陝北的黃土高原深處,有一座因“群衆領袖民族英雄”劉志丹将軍命名的小城——志丹縣,紅色的革命傳統孕育了這個小城厚重、包容、堅忍、頑強、奉獻的品格。傳承紅色基因,志丹出現了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平時做着本職工作,一旦災難降臨,就活躍在救援一線,用公益救助、無私奉獻的精神守護生命、點燃希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志丹雷霆應急救援隊”。

    “穿上救援服,就要對得起這身衣服”

  2016年的8月,陝北的雨水較往年多了許多。連日的暴雨造成許多縣區受災,多處出現險情。

  “想也沒想到我還能活到現在,我和兒孫永遠都忘不了救援隊啊。”志丹縣保安街道辦東武溝社區70多歲的老白,對那天的情形記憶猶新。8月15日的淩晨,暴雨導緻堤壩沖毀,洪水淹沒了老白家的羊場。老白摸着黑,爬上了院子裡的鏟車,可洪水不一會就淹沒了鏟車,老白的多半個身子都浸沒在泥水中。

  當天淩晨4點,剛從排洪一線撤離的救援隊員們,接到救援電話,立即趕往現場。因水太深,無法直接靠近老人。隊長喬大偉、醫療隊長魏保甲沒有絲毫猶豫,立即跳入剛剛借來的救生船中,搖搖擺擺地駛向老人。洪水不時地濺到身上,風浪随時要将船打翻,可是隊員們無所畏懼奮勇向前。看到了前來救援的隊員,“當時就覺得這輩子算是活到頭了,沒想到還有人來救我。”老白說着眼淚就流了下來,“我這黃土埋到脖子裡的人不值得他們搭上性命來救啊。萬一他們有個好歹,我可咋活啊。”隊員們艱難地到達老人身邊,爬上洪水中的鏟車,将老人背下來,送到家人手中。随後,他們連口水都沒顧上喝,就又投入到搶險中。

  同一天,在與志丹毗鄰的安塞區也上演了一場生命的接力。

  當日晚,安塞區西河口發生特大洪水,刹那間,洪水如猛獸般傾瀉而來,将路面上的車輛沖進湍急的洪流中,隊員們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協助公安消防搶險救援。

  洪水持續不斷,随時可能有生命危險,可是救援隊員卻堅守在一線不願離開,在危難中尋找着一絲生的希望。

  “為了找到最後一名失聯兒童,我們沿着河岸,整整找了三天三夜,最終在20多米深的懸崖縫隙裡,找到孩子的屍體。那一瞬間,心裡特别難受,我們都是普通人,力量有限,就是希望災難降臨的時候,不會再有這樣的悲劇發生。”搜救隊的李小強說起那次救援,依然覺得很遺憾。他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救援隊的前鋒,一次次的救援,堅定了他堅持的信念,也讓他明白了救援的意義和價值。

  那年8月,強降雨的日子裡,隊員們24小時待命,常常來不及返回就奔赴下一個救援地點。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在暴雨傾盆中排洪,在齊腰的洪水中搜尋,在洪流中将百姓背到安全地帶。他們經常滿身泥濘,到處擦傷,可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始終沖在搶險的一線。

  “每次出發都叮囑隊員先顧着自己的安全,可是每到救援一線就都忘記了自身的安全。”始終堅守在一線的副隊長郝克峰感慨地說着,“最初加入雷霆,隻是因為父親身體不好,想做點好事,為他積點福,後來卻越來被身上這身衣服吸引,既然穿上救援服,就要對得起這身衣服。”

  2016年7月打撈落水群衆;2016年10月府谷爆炸救援;2017年7月綏德救援……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他們忙碌的身影;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奔波的腳步。

  “危急時刻,我們就想讓百姓多看到一點希望,隻要能救出群衆,再危險、再辛苦都是值得。”謝林說,“近3年來,我們先後參與搶險40餘次,投入人力500餘人次,救援百姓230多人次。”

   “平常的日子,就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今年5月17日淩晨,一陣緊急電話聲打破了夜的寂靜。“我兒子下午離家出走,到現在都沒有回來,你們快幫我找找……”李先生焦急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了過來。

  接到電話,謝林立即召集隊員集合,在與家長溝通了解後,在全城展開拉網式排查。終于在一小時之後,成功将孩子找到,交到了家長手中。

  “沒想到這半夜三更的,你們這麼快就找到了孩子,真是謝謝你們了。”看着孩子平安回來,李先生激動地拉着隊員的手,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在孩子找到的那一刻,我心裡特别高興,覺得很有成就感。”新入隊的李玉環出勤特别積極,作為一名救援隊員,他覺得很自豪。

  尋找走失的孩子和老人也成了救援隊的一項重要工作。他們先後成功搜尋走失老人小孩30餘次,投入人力240人次。

  日子不光總是充滿危險,更多的是平淡與平凡,

  “平常的日子裡,我們就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看望孤寡老人、幫助困難群衆,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出現在哪裡。”謝林說,除了搶險救援,救援隊也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他們先後看望慰問孤寡老人、困難群衆不計其數。

  “今天專門請了一天假,回來參加這次防汛演練,出任務誰都不能掉鍊子。”2019年5月28日,隊員宮延納專門從延安趕回參與全縣的防汛大演練,她精神抖擻、全身投入認真完成每一項訓練。她也是一個熱心腸,在做好平時日常後勤的同時,總是熱心地做着各種公益事業,幫助困難學生。

  積極參與縣上各項應急演練,協助公安機關完成重大活動的安保,也成了救援隊提升自我的一項重要工作。他們先後參與了“和美紅都”志丹春晚、“延安過大年”秧歌彙演、黃帝陵祭祖、中國·延安志丹“長壽·讀者杯”門球挑戰賽等40餘場重大活動的安保以及多場應急演練。每次出發,他們總是統一着裝,步伐整齊,不怕辛苦、恪盡職守,展示了救援隊的良好形象。

  “練就硬功夫,關鍵時候才能靠得上”

  每天清晨,太白山頂,一群統一着紅色隊服,認真開展體能訓練的救援隊員們,已經成為了志丹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救援有風險,要加入這支隊伍,首先要有個好體能。”搜救隊長石雁穿着嶄新的紅色隊服,帶領着隊員訓練。

  經年累月的救援訓練,隊員們皮膚曬得黝黑,這黑黝黝的膚色印證了他們挽救生命所做的努力。

  “練就硬功夫,關鍵時刻才能靠得上。除了日常體能訓練,我們還會經常組織應急知識、野外救援、醫療急救等培訓,不斷提升隊員的個人素質和應急救援水平。”喬大偉說,“我們參與救援的隊員必須持救援證才能上崗,這一方面是提高救援的質量,也是為每個隊員自身負責,不能因為救人,讓隊員們有任何的閃失。”

  随着救援隊的不斷發展,組織機構也逐漸完善,還出台了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對隊員的進隊退隊、日常考勤、行為規範等都進行了全面約束。

  “本次參加活動30人,請假18人,在這裡對于無故不參加任務且沒有請假的隊員進行通報,如有下次,請自行退隊。”每次任務完成後,考勤通報就随之在救援微信群裡發出,發信息的就是紀檢書記高強。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有了各項規章制度,重要的是要按規矩辦事,你不守規矩,不好好幹,就不如回家去。”這個說話硬氣的漢子,是一名人民警察,看着很和氣,在監督方面卻是鐵面無私。正是在這樣不留情面的監督下,救援隊的作風越來越好,越來越得到群衆的認可,遇事找救援隊,已經成為很多百姓的自覺。

  “每當聽到救助對象的感謝,就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

  5月20日一大早,走進位于志丹縣城南救援隊隊部,“雷霆救援無私奉獻”幾個大字,首先映入眼簾,左側是救援隊大事記,右側是救援隊的組織機構和各類規章制度。

  “早早來衛生打掃好,裝備都檢查準備好,有任務才能迅速出發。”值班人員高延忠對于值班任務毫不含糊。作為一個忙碌的生意人,卻從來不耽誤值班。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也沒有任何報酬,不管官多大,不管多富有,每個人都有值班時間,都要做好值班日志。

  看着眼前這個日漸走上正軌的救援隊,謝林百感交集。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他參加過2008年“5·12”汶川地震救援和2010年4月份玉樹地震救援。每次看到因意外事故救援不及時而失去的鮮活生命,他總是覺得痛心。2016年6月15日,在他的積極籌備下組建了救援隊。

  組建救援隊,花費不小,錢從哪裡來?

  謝林坦誠,最初大家都是把自己的私家車當搶險車用,救援服、對講機、救援設備等都是自掏腰包,出任務就AA。就是這樣出錢又出力,還冒着生命危險的活,大家都争着搶着幹。

  “那會隊部啥都沒有,雖然艱難,可是每當聽到受助者的感謝,就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性格爽朗的秘書長楊海霞笑着說道,“我把自己上大學的兒子也貢獻出來了,一到假期,就讓來隊裡鍛煉鍛煉。綏德救援的時候,停水停電,垃圾、淤泥堆滿了整個街道,他和隊友們就直接跳進齊腰的泥水裡,清理街道的雜物。一天下來滿身泥漿,渾身都是刮傷的痕迹。餓了就吃方便面,累了倒頭就在地上睡,可即使是這樣艱苦的條件,誰都沒有退縮。直到傷口感染發燒,他才撤了下來。那會高燒不斷,我心裡也是跟着着急。可昏迷中孩子還一直說,‘媽,我沒事,下次我還要去救援。’孩子的堅持,也更加堅定了我做救援的信心。”

  “以前總想着救援隊要不就是工資高,要不就趁出名了,不然誰還願意冒着風險幹這樣的事,後來卻深深地被他們感動着,我們縣城能有這麼一批充滿正能量的人我覺得很自豪。”5月24日,醫生李保軍遞上了入隊申請,聽多了救援隊的故事,他也想成為一名救援隊員,多做一些公益。

  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救援隊,很多被救援的對象,也成了救援隊的一員。如今,雷霆已經有隊員93人,其中正式隊員57名(退役軍人22人),志願者36名,救援隊裡有警察、有機關單位幹部、有個體老闆、有打工族……他們始終隻有一個簡單的夢想,就是想把救援工作做好。

  随着救援隊的不斷發展壯大,救援隊也得到了志丹縣委、縣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認可和支持,幫助解決了辦公場所、日常經費、救援設備、救援培訓等亟需解決的問題,這讓雷霆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救援隊已經走過了一千多個日夜,一路走來,我們流過熱血,也流過淚水,有驚喜,也有遺憾,更多的是感動。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希望永遠沒有救援,但我們會始終竭盡全力去幫助更多的人。”謝林铿锵有力的話語傳遞着滿腔的激情。

  平凡中見偉大,細微處見品格。志丹雷霆應急救援隊的根已經深深地紮進了志丹的土地,他們默默地守護着生命,讓公益救援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

  來源:延安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