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運城新聞網】
□陳思雨
暑假來臨,天氣開啟“火爐”模式,遊泳成了孩子們消暑降溫的“良方”。專業遊泳場所安全系數相對較高,但有些人避開正規場所選擇戶外“野泳”,在江河、水庫、池塘等處野泳的現象普遍存在。
近期廣西南甯、浙江麗水、黑龍江哈爾濱等地發生了數起溺水事件,更是給各位家長提了醒。在戶外“野泳”容易發生腳部抽筋,滑入河底和被水草纏繞等情況,加之進入汛期以來,降雨強度加大,溺水事故也進入危險期、易發期、高發期。
專家提醒:快樂過暑假,安全可不能“放假”,假期切不可忽視了對孩子的安全防護。
如果發生有人溺水,應該怎麼做?
專家介紹,溺水患者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與溺水持續時間長短、吸入水量多少、吸入水的性質及器官損害範圍有關。
當發現有人溺水,首先應該向周圍人群呼救,請求他們的援助,有條件應盡快通知附近的專業水上救生人員或110、119人員,同時應盡快撥打120急救電話。在專業救援人員到來之前,可向溺水者投遞漂浮物如竹竿、木闆、繩索等。
另外,不會遊泳者千萬不能盲目下水救人,最好由受過訓練、水性好、熟悉和了解水情的兩三個人同時下水。下水的人不要穿鞋和過多衣物,不要以“紮猛子”的方式頭朝下跳水救人,以免碰傷。
對于專業遊泳場所,溺水事故也同樣發生。因此,在帶孩子遊泳過程中,家長應加強看護,不要埋頭沉迷手機,單獨留下孩子在泳池内。同時,家長要保證孩子處在自己或者救生員可以快速觸及的範圍内遊泳,這樣在發生意外時可以及時發現、快速救治。
溺水者被救上岸後,該如何科學急救?
專家介紹,發生溺水後,患者會出現面色青紫腫脹、眼球結膜充血,口鼻内會充滿泡沫、泥沙等雜物。部分患者可因大量喝水出現上腹部膨隆,絕大多數的患者也會出現四肢發涼、意識喪失,嚴重的可出現心跳呼吸驟停。
将溺水者救上岸後,應及時對其進行心肺複蘇。有資料研究表明,溺水上岸後盡早開始基礎生命支持,恢複有效呼吸循環是成功複蘇、降低死亡率和嚴重神經系統後遺症的最有效方法。(《大衆衛生報》)
本文來自【運城日報-運城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