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和醋一起的沸點是什麼?在影視劇,甚至把戲場上,我們經常看到“油鍋取物”的段子,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油和醋一起的沸點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影視劇,甚至把戲場上,我們經常看到“油鍋取物”的段子。
所謂“油鍋取物”就是“江湖”上傳說中“上刀山、下油鍋”中的“下油鍋”。
對于“下油鍋”現象的“傳統”解釋是,油鍋中其實并不全是油,下面是醋,上面一層油。
由于醋的沸點僅有60℃,因此,“油鍋”被燒到滾沸,實際上的最高溫度僅有錯沸點的60℃,因而隻要速度足夠快,“下油鍋”根本不會造成燙傷。
然而,有“杠精”說了,你的這套說辭不對啊。
醋的沸點明明是118℃,哪裡來的60℃?
有不嫌事大的好事者說了,沒錯,我剛查了,醋的沸點就是118℃。
看似,“下油鍋”現象需要重新解釋了。
沒錯,醋的沸點不是60℃;但,也不是118℃。
118℃是冰醋酸(99%醋酸)的沸點。
我們說的食用醋一般是4%~6%濃度的醋酸水溶液,其沸點略高于水,在100.56℃左右。
有人說了,即便是100.56℃,赤手入鍋也不可能不被燙傷嘛。
但是,下油鍋卻并非“赤手”入鍋,入鍋前手需要首先蘸水;為了更多的蘸水,有時候手上還需要先蘸上一層稀面糊糊等物體。
有人又說了,蘸水能起多大作用啊?
可不要小觑這一薄層的水,它就可以保障下油鍋而不至于造成燙傷。
這是為什麼?
可以用萊頓弗羅斯特效應(The Leidenfrost effect)加以解釋。
萊頓弗羅斯特效應是一種物理現象,當液體暴露于極熱的物質時,與熱表面直接接觸的液體會瞬間汽化,在熱表面和液體之間形成一個蒸汽隔離層。
我們知道,物質一旦汽化,密度就會急劇降低,其導熱性能也随之急劇下降。
因而,這個蒸汽層會快速減慢熱傳導,保護剩餘的液體不會被快速加熱和汽化。
上面的動圖所示,就是水珠表面的氣化層一方面保護水滴,同時氣化層的“沸騰”催動水珠快速滾動。
雖然水珠表面已經沸騰,水珠本身并沒有怎麼被加熱,尤其是内部甚至還可以是涼的。
這是因為,我們知道,水具有非常大的“比熱”,就是讓水升高1℃需要比其他物質更大的熱量。
這個現象是由德國的約翰·戈特洛布·萊頓弗羅斯特于1700年代率先描述,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
後世,這種物理現象最大的“貢獻”就在于被無數魔術師和江湖騙子用來進行忽悠人的表演。
所表演的項目不僅有“下油鍋”,甚至可以“下鉛鍋”:
就是手指蘸水後快速插入加熱熔化的鉛溶液中,可以不産生燙傷。
秘密就在于蘸水的手浸入鉛溶液後表面的水分發生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形成導熱性遠低于固态的蒸汽層,保護手不被燙傷。
我們知道,純鉛的熔點是327℃,那麼鉛溶液的最低溫度也有327℃。
而一般的植物油沸點在200~300℃之間。
因此,既然可以“赤手下鉛鍋”而不造成燙傷,那麼,即使不使用加醋的詐術,就是真的“下油鍋”也可以不會造成燙傷。
如果使用加醋的“油鍋”,水的沸點為100℃,加約5%醋酸後沸點略微升高到100.56℃,距離無論油鍋的300~300℃,還是327℃的鉛鍋都還有巨大的溫度距離。
因此,下“醋油鍋”會增加相當大的安全系數,更可以保證安然無恙。
這才是下油鍋真正的秘密。
當然,能保障安全的另一個技巧是“天下武功的唯快不破”,這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
如上所述,即使是醋鍋,沸騰溫度也超過100℃,未經訓練出“唯快不破”“神功”的人下醋鍋同樣存在巨大的燙傷風險。
在這裡,我們僅僅是進行理論上的探讨,
奉勸任何人不要以任何理由進行模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