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淩晨時分
伸手不見五指
記者登上了一輛
神秘列車
全車8節車廂,就一名旅客
打開12306竟查無此車
這時候
車開了
燈滅了
……
這,講的是個什麼故事?
這其實是一輛“蹚雷車”
01
啥是“蹚雷車”?為你探路排險……
當你每次平安乘坐高鐵前,已經有人提前探路排險了。他們在正班高鐵開行前上路,複核設備、線路是否符合開行條件。這趟不載客的高鐵叫動檢車,俗稱“蹚雷車”。自2012年哈大高鐵竣工運營,“蹚雷車”就開始了探路使命。
哈爾濱高鐵“蹚雷車”開動
哈大高鐵是中國目前在最北端嚴寒地區設計建設标準最高的一條高速鐵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條穿越高寒季節性凍土地區的高鐵。相比其他地區,哈大高鐵要“穿貂”,即增加防寒抗雪處理,能适應-40℃到40℃的巨大溫差。
随車機械師在列車上進行安全巡視
每年春運,正是當地極寒多雪的時候,為行車安全和人員素質帶來更大考驗。牛年春節臨近,“探路天團”更緊張了,由地勤機械師、随車機械師和動車司機三人,組團出戰。
02
地勤機械師:給列車做全身SPA
午夜12點,記者抵達哈爾濱鐵路動車段,是當日DJ5078次列車的唯一旅客,從哈爾濱往返長春,DJ即為“動檢”的縮寫。
在動車組檢修庫,一輛輛高鐵停靠在軌道上。走進地溝,擡手可以摸到動車的“肚皮”,走上二層平台,可以摸到動車的“脊背”。
地勤機械師作業,擡手可以摸到動車的“肚皮” 。
李奧是哈爾濱動車組的地勤機械師,每夜都要為動車做個“全身SPA”。淩晨1點,他用手電再次檢查動車零部件,上下左右、裡裡外外,目光敏銳如炬,動作敏捷如猿。最終确認,車體沒有破損、裂紋、松脫等現象。
地勤機械師李奧在查驗動車零部件
7年春運,晝伏夜出,很少有人了解他的工作。“沉默而偉大,這是我對動檢工作的定義。”李奧說:“我們守護的不是一人、兩人的平安,而是百萬、千萬人的平安,他們不知道也無妨。”
03
随車機械師:動車司機的“僚機”
淩晨2點10分,馬文泉抵達值班室,熟練完成測溫、登記、領取備品等準備工作。作為動車組的随車機械師,他是地勤機械師的“接班人”,也是動車司機的“僚機”。
随車機械師馬文泉在值班室登記
馬文泉坐進駕駛室,試用雨刷的各個檔位。他說:“如果有飛蟲、雪塊撞到風擋,會影響司機視線,這一環很重要。”
随車機械師馬文泉檢查車體
除了為全車做二次檢查,他的工作重點是随車安全巡視,與司機聯動作業。冬天“蹚雷”令他更加小心:“比如運行時會有積雪擊打車體,就要第一時間要求司機降速運行。”
随車機械師馬文泉在列車上進行安全巡視
這是他經曆的第8個春運,他說這兩年因為疫情,客流量明顯減少了。但隻要有一位旅客乘車,“蹚雷車”都要替他提前走一趟。
04
動車司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淩晨4點39分,“體檢”合格後的高鐵正式開動。“DJ5078次,人員已到齊,具備開車條件。”哈爾濱三棵樹機務段動車組司機王君平放下對講,開始全神貫注“蹚雷”。
動車司機王君平在駕駛中
風擋外的夜色飛速變幻,在長達4小時的行程中,王君平保持對講流程,執行标準操作,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不停轉。
動車司機王君平通過對講彙報情況
6時許抵達長春,王君平一路小跑到列車另一頭換端。8點45分,列車返回哈爾濱,此次行程“無雷”。
“蹚雷車”司機與正班車司機交接
走出駕駛室,司機王君平的精神才稍顯放松,他說:“‘蹚雷’聽起來吓人,遇到風險還是極少的。但這也是‘勇敢者的遊戲’,如果真有風險就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更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隻有我這一趟确認無誤,才能保證後車乘客的安全。”
G1202次列車即将開始正班運行
夜色與曙光交替,“蹚雷車”與正班車交接,春運的人潮開始湧動。人們踏上了平安的歸途,并無人提及“蹚雷車”的故事。
旅客穿着防護服乘坐高鐵
萬家團圓夜,“蹚雷車”又要開始錦衣夜行了,“我們在車上過年也習慣了,能送旅客回家團聚,也挺高興的。”
“蹚雷人”再次出發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
來源: 新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