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太多勸人讀書的名言,比如:
書中自有顔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顔真卿
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臧克家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諸位古聖今賢,為了後人不吃讀書少的虧,一個個如同操碎了心的老父親:“讀讀書吧孩子們,美人、财富、朋友、智慧,你想要的,書裡都有!”
然而,聽完這些發言,大學問家朱熹忍不住開麥:“小了,格局小了!朋友們,還是再多讀讀書吧!”
咦?先生何出此言?
《觀書有感》
宋 ·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要明白先生的話,這首《觀書有感》,咱們得先讀後兩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題為《觀書有感》,其實,單看這後兩句,我們就能理解先生對“讀書”的态度:源頭活水是保持清澈的不二法門;而書籍,正是我們的源頭活水。
唯有不斷從書中汲取新知識、了解新事物、接納新觀點、掌握新方法,從而不斷更新、充實、修正和完善自我,避免停滞,抛卻腐朽,才能吐故納新、去僞存真、揚善除惡,保持心思澄澈、頭腦清明、思想通透。
那麼,既然道理已經說清,前兩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存在,就隻是為第三句的“清如許”做鋪墊嗎?
小小一方池塘,池水清澈,澄明如鏡,照見蔚藍的天空與悠然的白雲。這可以是詩人眼前的景象,也可以是詩人“觀書”後的感悟與心境。
好書能滌蕩人心,更能開拓人的視野和胸襟,個體的心靈也能像這小小池塘一樣,任天光雲影徘徊,容萬事萬物變幻,與古聖今賢對談。
換句話說,朱子這首詩的格局,就在于超越了“顔如玉”“黃金屋”等外在的好處,告訴我們打開人生格局的重要性,而通過讀書、學習來保持内心的清明與平靜,是打開人生格局的關鍵鑰匙。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智者閱讀群書,亦閱曆人生”,體會書中那些豐盈充實的人生,自己的人生,也會豐盈充實起來。
朱熹一生講學、著述,桃李芬芳,被世人尊為“朱子”,可謂擁有“達則兼濟天下”的大格局。那麼,關于讀書治學與格物修身,他還有哪些好的建議呢?
金秋九月開學日,正是讀書好時節。一起讀起來、學起來,讓書中的智慧成為心靈的源頭活水,助我們看見更廣闊的天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