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Carol
圖 | 學校提供
大女兒 Annabelle 5歲時,Parker一家人來到上海,一晃四年過去,Annabelle已經9歲,在上海英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浦東校區(NAIS Pudong)讀Year 5,小女兒Izzy與姐姐在同一所學校讀Year1。
兩姐妹的性格截然不同,姐姐 Annabelle沉穩自律,天生帶點完美主義;妹妹Izzy活潑開朗,在學校裡能和全班人都打成一片。
Parker一家
媽媽Christina是中國人,爸爸Mr. Parker是英國人。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長組合,會遇到教育理念沖突的時候麼?
Mr. Parker直言:雖然總體來說英國的教育方式松弛一些,但自己并不排斥中國更具競争性的氛圍。盡管倆人對待孩子的方式不盡相同,但目标是一緻的,那就是都希望能讓孩子養成興趣,發展特長與能力,并且進入理想的大學。
在聊天的過程中,菁kids感受到了一種奇妙的平衡感,既有從小抓緊培養孩子的意識與投入,又兼具了心态上的放松。
在課堂上與老師熱烈讨論Annabelle、為藝術體操做拉伸準備的Izzy
01
相比緊盯成績
課外活動才是大力投入的
作為家長,Parker夫婦想給孩子盡可能多的機會和選擇,去發現自己喜歡、以及能長期堅持的項目,課外活動的多元與豐富是他們當初選擇NAIS Pudong的原因之一。
來中國前,Annabelle練習過無擋闆籃球,這項運動起源于英國,在國内算是小衆,而NAIS正能提供足夠高質量的訓練和活動。
既然校内能找到令人滿意的資源,也就不用去操心在外面選機構。再加上學校對老師嚴格把關,Izzy現在的鋼琴老師就畢業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于是家長們連篩選老師資質的精力也省了。
足球、遊泳、滑冰、羽毛球、鋼琴、小提琴、繪畫…… Annabelle和Izzy嘗試過諸多項目,有些淺嘗辄止,有些則在不知不覺間堅持了下來。
相比緊盯成績,媽媽Christina将更多關注力放在了體育活動上。在英國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A Healthy Body Leads to a Healthy Mind ,強健的體魄能幫助建立健康的心理。
Mr. Parker和Christina一緻認同應該讓兩個女孩從小運動,保持充滿活力的狀态,在另一方面,也帶了點對未來升學規劃的考量。
在英國時,Christina曾深入接觸過高中課程,她理解英式的課程設計在不斷循環中加深,隻要孩子認認真真跟上學校,學進去,成績不會成問題。
“大部分學術學習都在校内完成了,對于成績我們有信心,申請大學時,學校也會希望看到你與衆不同的地方。而體育需要家長投入很多,怎麼去擠出時間,怎麼安排假期,怎麼去鼓勵孩子堅持。有些體育項目必須從四五歲開始練基本功,一直持續下去,費很大功夫才能取得成績。”
Izzy天生良好的柔韌性使得她在藝術體操上有一定天賦,再加上自己感興趣,現在成了她主攻的體育項目。
Annabelle則剛通過選拔進入了學校遊泳隊,未來可能會從校際比賽開始,逐步挑戰更高級别的比賽,理想的情況下,Christina已經做好了女兒每天都去遊泳訓練的準備。
02
回英國一年,不僅是數學
連英語都比當地孩子好?
盡管在課外投入了大量精力,學術依然還是重要的。Mr. Parker最重視的是數學和英語,這兩個學科像基石一樣支撐起孩子思維、理解和表達能力的發展。
Parker一家曾回英國待了一年,并為兩個女兒找了當地的一所私立學校。令人驚訝的是,Annabelle所展現出的學習能力遠超當地學生,數學自不必多說,就連英語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詞彙量、專業術語的積累,都比英國同學強上不少。
這段插曲也讓Parker夫婦意識到與英國本土學校相比,像NAIS這樣一所國際化的英式學校在鼓勵學生學習方面投入了額外多的精力與資源。
以英語閱讀能力為例,NAISPudong除了促進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也設計了非常多活動來激發閱讀興趣。
每年學校都會舉辦Book Week,在整整一周中,孩子可以交換書本閱讀、在Book Fair上淘自己感興趣的書、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書中角色加入Dress Up Parade……無論在哪裡,坐着也好,躺在草坪上也好,都能看到學生閱讀的身影。
即便遇到疫情,不得不轉為線上網課時,老師也會想盡辦法,讓學生們能以有趣、又充滿創造力的方式學習。例如小學數學課上,學生結合多邊形概念,完成了一副以龍為主題的繪畫,并把其中包括的各種多邊形都标注了出來。
✦✦ ✦✦ ✦
說到語言能力,兩個孩子的中文學習同樣沒有落下。不少混血家庭中,孩子會說中文,不一定會寫,但Annabelle和Izzy卻能寫一手規整的漢字。
Annabelle剛來中國時,中文還不會幾句,Christina便陪着她一筆一畫地磨每個字,有時寫完一個句子甚至要半小時,一天投入三個小時練習中文都是常事。
姐妹倆在NAIS Pudong一周四次上的中文課都是母語班,用的教材與上海公立學校所用的是相同的,一般的文學作品、詩歌等傳統文體都在學習範圍内。
跟上學校課程後,孩子的閱讀面一下子擴大了,每周的閱讀筆記作業更保證了閱讀量和寫作練習量,現在Annabelle能寫出流暢的中文作文。
Annabelle完成的中文作文
Christina認為在學中文這件事上,家長展現出的态度格外重要:”我會讓孩子認識到,要堅持中國的文化不要丢掉。如果你不給到這樣的态度,孩子可能在學習方面就不會投入那麼多,意識建立起來後,在校内的學習也會順很多。”
03
為實現期待
家庭與學校同等重要
聊到對孩子有怎樣的期望時,除了老生常談的升學與大學以外,Christina更提到“與世界發生鍊接的能力,有鑒賞美的能力,比如在博物館有能力欣賞名畫,在音樂會能聽懂曲子,無論生活在哪個城市,都能找到生活的樂趣。”
細想起來,這個期待的實現并不輕松,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培養、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協作。
NAIS Pudong的藝術課從小學低年級起便會帶學生們欣賞名家名畫以做啟蒙,接觸水彩、油畫、版畫、電腦繪畫等各種形式;周末假期時,Christina持續地帶她們去各種展覽博物館、演唱會、音樂會,“可能去100次,前20次孩子都看不懂,很快覺得無聊。但這就像一顆種子,等她們慢慢有了積累,可以将所看過的和知識都連接起來。”
除了體育運動,兩個孩子都各自在學習音樂和繪畫,課内與課外加起來算一算,要做的并不少。Christina也曾把孩子的周末排得滿滿當當,但随着孩子長大,有了一些反抗意識,甚至有影響到親子關系的苗頭後,她便及時做出調整,和Mr. Parker一起每周固定抽一天出來,帶着孩子去戶外純粹地玩。
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磨合,尤其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後,更需要開誠布公、有商有量的家庭氛圍,Mr. Parker說:“我們會講清楚為什麼會設下這樣的期待,為什麼會有這些需要遵守的規則。期間會有讨論與妥協,她們不一定會喜歡,但能做到理解。”
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非常有效。姐妹倆一回到家,都叽叽喳喳恨不得把學校發生的事情全說一遍,妹妹最近更主動提出想學油畫。而如此和諧關系背後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的愛。
Christina對曾經的班主任Mr. Lowe 印象深刻,他與孩子相處特别有一套,既能抓牢學習,又能無障礙地和學生打成一片;體育老師也會自己設計課程,在一個學期内讓學生輪流嘗試每一種運動,在校園會上還特别沒有包袱地扮成小醜,躺在地上讓孩子們扔水袋。
家庭内,對于傳統的中國式家長來說,不習慣将愛挂在嘴邊,但言語與行動同等重要,有時你的一句話能讓孩子開心上一天,那為什麼不做呢?通過不斷地表達愛,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盡管會有意見不同,會有争吵,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爸爸媽媽永遠都會是支撐。
采訪完Parker一家後,菁kids發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既是互為補充,也是共同協作。無論文化背景,無論老師還是家長,最終殊途同歸的是——将孩子放在首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