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集體教學效果是構建在幼兒興趣基礎上的。所以,要提升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首先就需要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讓幼兒覺得學習的快樂,教學效果自然顯而易見。
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首先在于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另外還需要重視集體教學的藝術。
要讓幼兒對知識産生濃厚的興趣,那就需要依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活動中機智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正确引導他們做好每一個活動,使他們主動地去思考每一個問題。那如何提升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呢?
一、營造輕松愉快氛圍,把握良機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激起幼兒學習愛好的最佳方式,有利于調動幼兒的情緒、思維,使其充分發揮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來,教學環境的打造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進行,在語言活動中,《綱要》明确指出“構建一個自由、放松的語言環境”。
比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坐到小朋友們中間,轉變往常教師在上、學生在下、教師在前、學生在後的教學方式。
努力打造積極的教學氛圍,是教師提升集體教學的重要途徑。特别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打造積極的教學氛圍尤為重要。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诙諧、風趣、傳神的語言構建一個和諧、溫馨的教學氛圍,激起孩子主動獲取知識的心願。
教師保持積極的情感愈發能夠感染孩子,召喚起小朋友們積極的感情,激起孩子的學習欲望,帶領孩子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
比如在活動中,對孩子保持着燦爛的笑容,用聲情并茂的語調來活躍課堂氛圍,在老師積極情感的推動下,小朋友們非常容易就進入了角色,開始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
确實,教師豐富多彩的表情、诙諧的語言、協調的動作都是會創造出一種積極的課堂環境,驅使每個孩子勇于說、樂意說,積極投入,敢于表達。
二、運用遊戲教學,激發幼兒興趣 遊戲是小朋友最感興趣的活動,它集趣味性、想象性、自由性和創造性于一身。
遊戲是小朋友最主要的活動形式,是取得發展的最好方式,也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形式。
在小朋友的每日生活中,遊戲是小朋友極其喜歡,最能接受的一種形式。
例如:
在大班語言活動《天鵝蛋》中,教師把小故事設計成一個具有趣味性的情景遊戲,讓小朋友作為遊戲的主人公——可愛的小老鼠,體驗發現蛋、運蛋、吃蛋全過程中的快樂情感,身臨其境地去經曆這一有趣的情境全過程。
教師選用的教具是幾幅照片,照片中的老鼠形象生動可愛,極大地激發了小朋友的積極性。
三、要認真研究教材、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老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認真地在每節課上用用心,緊密結合教材内容,選對契合點,采取說故事、玩遊戲、猜字謎、律動等方式 導入到新課。
比如:
在課堂教學《小水滴旅行記》中,教師運用了互動多媒體技術模拟的動畫,把“小水滴”變成了“水蒸氣”,在天空中越積越多,産生了“雲”,遇冷就變成了“雨”,降落下來。
在一整個觀看過程中小朋友都睜大好奇的眼睛,專心緻志地觀看,在旁白的解讀下,“小水滴”、“河流”、“太陽”、“水蒸氣”、“小雨滴”、“雪花”都動了起來,小朋友們一下就被吸引了。
教師在清晰、炫酷的場景中幫助小朋友找尋規律,了解關系,創建表象,化解關鍵點,使小朋友得到了更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知識經驗,很大程度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四、課堂語言應當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 相對于涉世未深的幼兒園小朋友來講,老師是他們慢慢真正系統化認知世界的開始,在課堂上,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對小朋友起着潛移默化的成效。
教師對自身所從事的行業應具備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要像對待自已的孩子一樣對待每一個小朋友。
幼兒課堂教學主要是根據教師的解讀來向小朋友傳授知識,是學前教育中教師向小朋友傳授知識的一種重要方式,活動的成效怎樣,不僅僅在于教師的知識水平、掌握教材的程度、對小朋友狀況的掌握和選用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與教師對課堂教學語言表達的使用也密不可分。
因此教師需要注意掌握課堂教學語言表達的特征,相對于小朋友來講,老師的語言表達是最直接的認知世界的方式,他們會盡力嘗試理解,接受乃至去模仿老師,教師講話時的語調、神情及聲調等,都是會對小朋友的學習情緒、小朋友與教師的關系等起到很大的成效。
比如:
小班小朋友自理能力有點差,時不時将鞋子穿反,在教小朋友穿鞋子分辨左腳右腳時,我并沒有用乏味的說教,反而是告訴小朋友:“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
在教小朋友疊衣服時,我告訴小朋友:“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
這種節奏感輕快,順口的兒歌使小朋友在詩情畫意的氣氛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能力,不僅僅提升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還熏陶了小朋友的情操。在繪畫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将所繪的内容按步驟、要求編成生動形象的小故事,邊畫邊說。
五、教師提問要簡潔、指向要清晰 問題的設定要清晰,要有核心發問,發問的背後突顯的是活動設計的目的與思路,對小朋友有可能會怎樣回答,和教師的跟進性發問都需要有一定的思考。
比如:
在大班語言《我想飛》中,教師在第二過程中讓小朋友猜測小動物飛上天的方法,考慮到同一問題反複提了三次,并且每一次都讓某些小朋友回答,使小朋友思維疲勞,某些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
反思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小朋友的回應沒有采取積極的應對與改變,如果這個過程改為教師提一次關鍵性問題:“小動物會運用什麼方法飛上天?”先請小朋友和小夥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接着請某些小朋友上來說。
這樣的改變不僅僅能實現教師預設的目标,也會讓教學節奏緊湊很多。
發問中關鍵詞的運用是十分關鍵的。
六、樹立幼兒的自信心 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要适當的鼓勵孩子。
在我們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常會遇到這麼幾個膽怯内向不善于表達的孩子,每當遇到這類孩子,我都是給他們一個微笑表情、一個鼓勵的目光和一句鼓舞他們敢于大膽的話,如:“說下去”、“你真聰明”、“說得真好”等。
他們會從我的鼓勵和表揚中得到自信,進而更加積極地加入到教學活動中。
事實上不僅是内向的孩子要被鼓勵和表揚,相對于樂觀的孩子老師也要時常給鼓勵和贊揚,多對小朋友們說些鼓勵和贊揚的話,提升 小朋友們的自信心,使小朋友們更加積極地加入到教學活動中,更加推動課堂積極氣氛的形成,進而提升 小朋友教學過程的質量。
總而言之,要提升 小朋友教學過程質量,幼師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認真把知識和方式 傳授給小朋友,多留意幼兒教學方式 、教學課堂藝術的應用。
使小朋友課堂變成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讓小朋友積極響應課堂活動,自然會提升 教學過程效果。
最後,祝各位小朋友們六一兒童節快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