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别名羊角豆,秋葵等,屬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為蒴果,具有獨特風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湯,涼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及鐵、鉀、鈣等微量元素,其嫩果中含有果膠及多糖組成的粘性物質,有健脾補腎作用,糖尿病人食用非常有好處,其花、種子、根均可入藥,對惡瘡癰疽有療效。
豆張莊鎮東辛莊村300畝土地作為種植基地,通過整體規劃布局形成現有規模,并于2014年4月開始種植台灣五福黃秋葵,植株長勢良好,産品采收後采取兩種銷售渠道,一是與超市進行農超對接供應,二是銷往天津、北京各大蔬菜批發市場。公司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從選種、種植到采摘、驗收、貯藏,嚴把質量關,同時也創造出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一)采用的種植技術
1.整地播種
種植黃秋葵忌連作,不能與果莢類重茬,易發生根結線蟲。選擇在通風透氣、土層深厚、排氣良好的壤土播種,播前施勻底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kg,肥料要與土壤充分攪勻,疏松整平。
生态園采用直播法,播前造墒,播種時間在4月20日,機播,株距50cm,行距60cm,每畝2200株,每穴播2-3粒種子,每畝用種1kg左右。
2.田間管理
(1)間苗:幼苗兩葉一心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間去殘弱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留壯苗;3-4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一株壯苗。
(2)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定苗後,中耕一次,提高地溫,促進緩苗;第一朵花開放前再中耕一次,蹲苗;開花結果前,植株生長加快,澆水追肥後,封壟前中耕培土。
(3)肥水管理:黃秋葵生育期間土壤保持濕度,在施足基肥基礎上,追肥2次,以氮素為主,在開花結果前追施生物肥1次。
(4)植株調整:生育前期,及時摘除嫩果,改善通風透光,減少養分消耗,防止病蟲害蔓延,還可促進側枝結果,提高早期産量。及時剪除不結果的側枝,防止瘋長。
3.病蟲害防治
黃秋葵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及時防治蚜蟲,用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治幼苗立枯病和疫病,用新型生物農藥苦參堿、阿維菌素乳油。防治棉鈴蟲、造橋蟲、斜紋夜蛾等蟲害:用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斑潛蠅:噴灑阿維菌素乳油。針對盛果期棉鈴蟲高發,使用昆蟲性誘劑裝置,能有效殺死雄性棉鈴蟲,雌性棉鈴蟲因無法進行交配,所以能有效控制種群數量。
4.采收
黃秋葵從播種到第1嫩果形成約需60天左右,采收期長達120天左右。嫩果采收标準為果長8-10cm,外表鮮綠色,脆嫩,果内種子稍膨大。在早晨未老化時及時采收,如不及時采收,長度超過13cm,會導緻嫩果纖維化,影響品質,失去鮮食價值。初期隔2-3天采收1次,8月份盛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戴上手套,避免表皮的細絨毛觸及皮膚奇癢,帶柄剪下嫩果時不要損傷植株。
5.短期貯藏
黃秋葵在0-5℃冷庫中可貯藏7天,室溫能貯藏2-3天。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嫩果采收後,裝入泡沫箱内,迅速送入0-5℃冷庫預冷後進行銷售。
(二)效益對比1.常規種植模式
以種植玉米為例,每畝産量按650千克計算,每千克收購價2.4元,每畝總收入1560元,其中人工、種子、化肥等管理費用共計600元,實際每畝純收入960元。
2.黃秋葵種植模式
種植黃秋葵,每畝2200株,每株按50個嫩果,每個嫩果重15g計算,每株嫩果重0.75千克,每畝産量為1650千克,收購價每千克一般在10-14元,按10元計算,每畝總收入16500元。扣除直接成本:5500元(每畝共産果110000個,每個嫩果按扣去0.05元成本計算),間接成本:每畝地租金為1000元,純收入每畝1萬元。
種植黃秋葵後每畝純收入10000元,是常規種植模式的10.4倍。
(三)發展規劃
計劃在保持原有經營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深加工,形成産業鍊,提高産品的附加值。将花朵因為其具有抗疲勞、養顔、嫩膚、降血糖作用,能加工成花茶。幹燥種子可以改善消化系統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以及動脈硬化并發症,改善人腦記憶力,可以提煉出食用油。通過特色産品進一步挖掘市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