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故事都要抵達一個終點,小說的目的就是帶領你的讀者抵達那個終點。
結尾是你把小說的主旨釘在讀者的記憶中并回響數天的最後一次機會。在為生計寫作的人中,報紙作者是唯一一群似乎不太理解這一點的人。
編劇知道,如果一部電影沒有一個精彩的結尾,人們走出電影院時就會覺得好像浪費了自己的錢;
小說家知道,你不可能寫出一部沒有精彩結尾的好書;演講稿撰寫人總是努力以一個高音結尾;
而每個人都知道,當你寫一封情書,寫一封信以求加薪,或者向電話公司寫投訴信,最後一句的語氣和内容都至關重要。
但是遺憾的是,大部分報紙上的文章都無力地結尾了。這是倒金字塔結構遺留下的老問題了。
倒金字塔結構把信息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順序來排列,剝奪了故事的戲劇性,沒有給堅持讀到最後一行的讀者留下任何驚喜。
倒金字塔結構跟寫作和讀者從來沒有任何關系,認清這一點很重要。學習過這種結構的曆史的人知道,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電報的發明。
報道遠方新聞比如一艘沉船或者一場内戰的記者,在電報發明後有了快捷的方式把他們的文章傳回報社,但是他們發現他們也不能完全依賴它。
有時候線路會失效,有時候他們的信息會被緊急的政府公文給擠掉。所以他們就學會把他們的信息爆發式地發回去,而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
這被證明是适合報紙車間操作過程的完美形式。文章在紙上寫好編輯好之後,交給印刷工人,印刷工人會把它們放到鉛字模闆上。
這種模闆必須要和報紙上指定的空間相适應,但是通常它又太長。唯一削減鉛字模闆的可行方法就是從底下切掉。
我們現在再也不用電報傳送稿子了。今天,大部分信息完全是電子的了,隻要點一下鼠标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删改稿子了。
另外,互聯網專用稿完全不需要删減以适應預訂的空間。
倒金字塔結構在今天唯一還适用的是它的簡潔,但是老習慣很難改掉。很多編輯還墨守陳規地從結尾删減。
你在結尾必須做四件事情:向讀者傳達出文章要結束的信号,強化你的中心要點,在讀者翻過最後一頁後在他或她心中引起共鳴,及時結束。
而最好的結尾卻經常做些别的事:他們會給出一個讀者也沒想到的、但恰恰打動他們的意外。
寫好結尾有很多方法,一個好的結尾可以是:
(1)一個生動的場景。
(2)闡明文章主要觀點的、令人難忘的奇聞逸事。
(3)一個生動的細節,它象征着比它自身更大的東西,或者暗示故事可能的發展方向。
(4)一個用心安排的令人信服的結論,在這個結論中,作者親自向讀者講話,說:“這就是我的觀點。”
有時候你想把整篇文章寫成一個完整的循環,讓結尾的意思或詞語和開頭來個照應。對稱性能夠吸引讀者。
偶爾,你想用一句華麗的引語做結尾,但不要經常這樣做。畢竟你是作者,你應該能說得更好。這是你的文章,為什麼要把最後一個字留給别人?
這個建議适用于所有文章,但是叙事性作品還有其他的要求。每一個故事都有着同一個潛在的結構:
一個中心人物遭遇了一個難題,與之鬥争,在最後,克服了難題,或者被它擊敗,或者在某些方面被它改變。
如果一個實際故事缺少這些要素中的一個,你就不應該試圖把它用故事的形式來寫。
在叙事中,難題的解決就是文章的結尾。一旦你到達了這一步,請趕緊結束。
讀者如饑似渴地讀你的故事,就是為了發現難題如何得到解決。一旦知道,他們就會停止閱讀——所以你最好也别寫下去了。
最後一條建議:當你寫故事時,先寫結尾。
記住,結尾是你的目的地。當你已經知道你去往何處,剩下的文章就好寫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