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獸到瘟神,蝙蝠成了新冠肺炎這場瘟疫中的衆矢之的。蝙蝠無罪,野生動物無罪,有罪的是毫無敬畏之心的世人。老祖宗對蝙蝠究竟有多麼崇尚?影壁、雕梁、瓦當、雀替、墀頭,處處都有它的身影……經了千百年的圖騰、裝飾與崇拜,為何今天的人卻變得毫無敬畏之心?讓我們一起打開這本《消失的民居記憶》,聽聽古人在最為質樸的民居建築中,對蝙蝠這種瑞獸,是怎樣表達敬畏的……
在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中,蝙蝠的形象被當作幸福的象征,習俗運用“蝠、福”字的諧音,蝙蝠從讀音甚至可以寓意為“遍福”,并将蝙蝠的飛臨,結合成“進福”的寓意,希望幸福會像蝙蝠那樣自天而降。
磚雕中的蝙蝠最為常見,多以壽字配以六隻蝙蝠:四隻于福字之外,一隻于福字之上,一隻于福字之中,與傳統的五福臨門稍有不同,卻生動演繹着福壽雙全的寓意。工匠多會在影壁頂層的梁處雕刻有蝙蝠的形态,這是一種實際的生活狀态,與蝙蝠的實際生活狀态有關,多在屋梁下、瓦片内,如出一轍,可想人類與蝙蝠的共存其實一直如此,并且十分和睦。
瓦當中亦有蝙蝠的身影。瓦當為古建中檐口部分,瓦當為(上圖)圓形部分,滴水則為其中的蝙蝠翼部分。其中滴水位于瓦溝最末端的瓦溝處,接近垂直于屋檐頂下,其樣式主要有圓桶形和蝙蝠型幾種,這裡尤其着重指出是蝙蝠型狀。
蝙蝠型滴水更多是瓦面上的刻紋。滴水瓦片本身為蝙蝠外型,這是一種更為寬泛的落水形式,可以使用最少的材料來完成雨水的分流,這也是蝙蝠帶給我們的一種經驗和啟發。其成排布置,蝙蝠為一隻挨着一隻,滴水則為一片挨着一片,與蝙蝠的日常懸挂形态一緻,同樣為生物形态對于建築業态的一種啟發,十分形象。
墀頭中亦有蝙蝠的身影。墀頭多位于凸出于山牆的兩側,也有設于門兩側,如設于門兩側時,所見墀頭照片中多見有蝙蝠,可以驗證一種建築猜想,就是蝙蝠于建築中并非僅是一種福氣的象征。墀頭在中國古建并非隻有北方才有,在最有名的徽派建築馬頭牆中同樣存有,而馬頭牆的用途在于防火,墀頭的作用亦同,又多加了散水功能。
也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猜測墀頭中的蝙蝠意味,其多在中層的爐口部位,為上下兩層夾住的位置。如此設置,或可理解為是一種鎮住蝙蝠的意味,古人醫學條件欠缺,更多是通過祈福來實現。
所以建築本身從來不是簡單的寓意,要深刻了解它所設置的位置原因,發掘了解它真實要表達的意義,如在這裡:多是影壁及墀頭之處,地點均為院外,而非院内,則可以這麼猜測,其應為針對院外的風水和狀況而置,如同門神一般的作用,其實不言而喻,該是一種驅惡辟邪的作用,佑護主人之意。
在蝙蝠的護佑下,老宅幾百年來保存得确實還算是完好。建築中的秘密,其實是人類社會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得到的經驗的表達和記錄。在建築中,某種裝飾采用的次數越多、設置的位置越多,則其背後的故事必然越多,或是給過我們懲教,或是給我們幫助,則都意義重大。
《消失的民居記憶》
白永生 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内容簡介:
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更是具有感情和溫度的人類活動載體。本書為作者七年考察中國将要消失的古民居的心得總結,涵蓋貴州、河北、山東、廣東、浙江、陝西、湖南和内蒙古自治區,涉及報京村、蔚縣、烏鎮、安化等三十餘個縣城、村寨,完整記錄了這些地區古民居現狀,展現了古建之美。堪稱一部近百年民居建築存在與消亡史。願民居記憶永不消逝,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