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怎麼辦

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怎麼辦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1-13 06:55:12

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怎麼辦?“請李木木小朋友聽到廣播後到服務台,你的家長在找你”咦?超市廣播怎麼總是找同一個人?我不經常去,但每次都會聽見這個熟悉的名字我很好奇,家長的心也太大了吧,把“找孩子”當家常便飯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怎麼辦?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怎麼辦(孩子屢教不改可能已經産生)1

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怎麼辦

“請李木木小朋友聽到廣播後到服務台,你的家長在找你。”咦?超市廣播怎麼總是找同一個人?我不經常去,但每次都會聽見這個熟悉的名字。我很好奇,家長的心也太大了吧,把“找孩子”當家常便飯嗎?

今天我在超市入口處見到了廣播裡的小朋友,是一個三歲多的小男孩,正從裡面沖出來,準備跑出去時被員工A攔住:“你媽媽呢?超市裡面不能獨自亂跑啊!”男孩不吭聲,隻顧用力掙脫。員工A緊緊抓着并朝裡面大喊:“誰的孩子?”

這時員工B走過來說:“這就是李木木,來了就亂跑,屢教不改。上次被媽媽打的不輕,又到處跑……我帶他進去找媽媽。”走了20多米,媽媽從左邊拐過來,不慌不忙、面無表情的拉走孩子。

像這種情況,先不說家長的禮貌問題,孩子屢教不改,很有可能已經産生“道理免疫力”。也就是說,孩子對家長的話是有免疫力的,根本沒有聽進去,這時候任憑父母不斷重複教育,都不管用。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已經産生“道理免疫力”?

孩子産生“道理免疫力”的表現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免疫力?百度上的解釋是: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别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的能力。提高免疫力是人體識别和排除“異己”的生理反應。

不難理解,所謂“道理免疫力”,就是孩子自覺排斥外界指責聲,從而對所有入耳的道理都是聽不進去的,導緻家長多次勸導不起絲毫作用。具體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已經産生“道理免疫力”,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幾種表現:

沉默不語

當孩子受到批評後,一言不發,像是沒有說自己,孩子該幹嘛幹嘛;要麼就是裝沒聽見,繼續自己不被認可的錯誤行為。就像案例中的李木木,對員工A的教育沒有任何反應,依然試圖掙脫、堅持要跑出去。就算廣播找到人、媽媽領走他,下次再過來還是會“走丢”。

沉默的過程,孩子正在啟動自身的“道理免疫力”,雖然牢牢地鎖住了嘴巴,但是孩子心裡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在想:“趕緊結束談話吧,等着出去呢。”這就很諷刺了。

忍不住“笑場”

這類孩子跟第一種截然不同,他們不會保持沉默,而是在受到處罰後第一反應就是先“笑”。比如說孩子挨打了,明明這時候不應該笑但還是憋不住笑出來了,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知悔改,還好意思笑”?這時候很容易激怒家長,然後就會更加嚴厲的進行懲罰。但越是這樣,孩子反而越屢教不改……進入惡性循環。

既然孩子把自己屢次犯錯當成一件可笑的事,首先表明他是能夠意識到錯誤的。然而還能笑出來,說明他還是沒有改正的念頭。這時候講道理,孩子反而會笑的更加不知收斂。

流利的背誦“标準答案”

當孩子正在犯錯,家長過去進行批評教育時,孩子供認不諱,甚至能夠把家長的要求一字不錯的背誦下來。打個比方,案例中家長氣呼呼的把孩子拖回家,正準備揍他,孩子開始求饒:“媽媽,我錯了,我不該亂跑讓你擔心,我保證沒有下次了,别打我!”

其實這類孩子隻是為了給自己解圍,他們嘴裡的“下次”永遠不會到來,所以才會在廣播裡“出名”,鬧得人人皆知。道理對他們來說,隻是用來陳述并作為擋箭牌。

不論孩子呈現出來的是哪一種表現,都能夠判斷出孩子已經形成“道理免疫力”,導緻他們不聽勸,執迷不悟的堅持同一件錯事。父母千叮咛萬囑咐,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這是我們最不願看到的情況。

容易讓孩子産生“道理免疫力”的3類家長

因此,我們要注意預防孩子産生“道理免疫力”,從而讓管教工作真正發揮作用。有3類家長容易“攤上”屢教不改的孩子,如果不想繼續這樣下去,就要自我調整,從而避免以下情況的發生:

1、耳提面命不奏效,最後隻好保持“随便吧”的态度

小區裡有個噴泉,噴出來的都是約15公分高的水柱。每次經過,都會看見兩個男孩在“盡情玩水”:趴在水池邊上,頭伸向水柱喝水;跳進池子裡花樣“遊泳”。保潔經過,會提醒他們“噴泉有電”,但無濟于事;保安專程趕過來驅趕,孩子仍然照玩不誤。

後來聽保潔們談論細節,才知道原來這倆孩子是“慣犯”,不僅被物業上所有看見的員工警告過好幾次,而且他們各自的父母也是經常就此事進行管教,但這兩個孩子都是屢教不改。

不一會兒,業主群裡開始議論此事,一位熱心業主把現場拍照發到群裡,讓孩子家長看見後把孩子領走。其他人看到後也紛紛提醒家長 “看好孩子,噴泉帶電注意安全”、“堅決杜絕孩子跳水裡”等。其中有不少家長認識這兩個孩子,直接@孩子家長。

十分鐘後,兩位家長開始發牢騷:“這是第幾次去領孩子了?反正我是數不清,叫回來還是去,屢教不改”,另一位家長接着說:“可不是,就知道肯定又是他們倆!就這一件事,天天挂嘴上也不管用,在小區裡都快出名了,随便吧!”。

由此看來,這兩個孩子真是沒少讓父母操心,同一件事進行多次管教都沒有起到作用,然後家長就放任自流随他去。但這是極其危險的一種态度,不是說你“不管了”,孩子就“不幹了”。家長不妨把類似的意外事件告訴孩子,順便給孩子科普一下相關的安全知識。道理講完了,孩子依然不改,就要立場堅定的适當懲罰。

2、平時很少見孩子,短暫相聚總為同一件事吼孩子

有些家長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孩子需要關照的時候看不見父母,于是孩子對父母是不依賴的,說的直接一點就是“感情不深”。像這種情況孩子犯錯後,家長突然“冒出來”對孩子指指點點,大多是無效的,孩子不服、也不聽。

飛飛的爸爸經常出差,聚少離多,所以沒能參加學校運動會上跟爸爸的親子遊戲,心情很失落。有一次爸爸回來,飛飛在看電視,爸爸問起學校運動會的事。不知是看電視入迷,還是懶得再提此事,飛飛沒有吭聲。爸爸便直接關掉電視,飛飛生氣的甩掉遙控,結果可想而知,飛飛挨打後哭鬧。爸爸開始講道理:“你愛理不理的算什麼态度?每次回家你都這樣,還敢目中無人嗎?”飛飛不服氣:“讓媽媽跟我說,你隻會吼我,平時你在家也不陪我踢球!”

所以,家長如果平時比較忙,沒有足夠時間陪伴孩子的話,就要注意多照顧孩子的内心,有時候一次全身心的傾聽就足夠,孩子的追求不高,但若是不用心的話也并不容易滿足TA。

當然,這其中涉及到的工作、自由和陪伴孩子不能兼顧的問題,因而就需要家長費一番心思努力協調。隻有父母平時盡量多的出現在孩子眼前或心裡,孩子才知道你關心TA,遇事再去進行教育就不會吃“閉門羹”了。

3、道理沒多講,總是用“氣場”壓倒孩子

這是家長最擅長使用的一招,沒耐心過多的講道理,就覺得軟的不管用,直接來硬的。善用“過來人”身份,總感覺比孩子懂得多:“你簡直沒得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你不嫌丢人,我還嫌丢人呢”、“犯錯一次就打你一次,不信你不改”……每一句話都咄咄逼人,得理不饒人,不給孩子反駁的機會。

這招或許讓家長很解氣,然而對孩子改正錯誤卻不起一點作用,身邊見過好多這樣的案例,但沒見哪個孩子能改好。相反,孩子變得越來越抗打、越來越“皮實”,也就是,他們對道理和疼痛同時都産生了免疫力。

大思想家盧梭說,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倘若趕上孩子的叛逆期,像這樣濫發脾氣隻會助長孩子叛逆的火焰。因此家長應該少指責、多指路,大聲指責帶來的氣場不會感化孩子,要多向孩子指明“應該怎麼做”,并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最後一起研究“如果能夠正确去落實”。“以理服人”才是強大的氣場。

孩子屢教不改怎麼辦?

首先,家長教育孩子時要言簡意赅、态度嚴肅。

如果嘗試過多次教育不管用,就要檢讨是不是平時太啰嗦了?跟孩子說話時句子要簡練、句意有重點,不然孩子聽不到重點就容易出現背誦“标準答案”的現象,這時候孩子的側重點已經轉移到“答案是什麼”,而不是“正确答案是否具體落實”。

另外還要注意,家長批評或懲罰過程态度要嚴肅。記得有次聽一位爸爸指責孩子時,故意帶着陰陽怪氣的調調:“嗨!怎麼又犯錯了?!我打打打……”語氣中帶着一種嗔怪,大人聽了都想笑,孩子以為跟他玩呢,立馬笑場,并不斷重複自己的錯誤來“博爸爸一笑”;接下來的舉動更有趣,爸爸揮舞胳膊朝孩子甩過去,我本以為是要扇耳光,結果“巧妙”的從孩子頭頂擦邊而過,孩子笑的更開心了。因此,像這樣“滑稽”的教育方式,孩子屢教不改也正常。

其次,針對愛沉默的孩子,家長要多使用“溫暖法則”。

溫暖法則: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脫掉行人身上的大衣。北風寒冷刺骨,人們裹緊大衣來禦寒;南風徐徐吹動,行人覺得溫暖舒服便脫掉大衣,南風取得勝利。

同樣道理,棍棒相加的“北風”式教育隻會讓孩子提高警惕,防備之心加重,而暖風拂面、溫暖到心的“南風”,才能讓孩子自覺沐浴在教育之中。所以,家長應該多表揚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錯誤,最後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提供可行性建議。

再次,避免“貼标簽”讓孩子變成真的屢教不改。

心理學上有個“貼标簽效應”,也叫“暗示效應”,講述的是二戰期間美國兵力不足,政府決定派監獄裡的犯人上戰場。前期先由心理學家進行培訓,心理學家便安排他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中叙述自己在監獄中表現如何好、如何改過自新等;開赴前線時,又讓他們寫信說自己如何服從指揮、如何勇敢等,結果他們在戰場上正如說的那樣勇敢和服從指揮。

可見,“标簽”對行為有一種暗示作用,會讓人們朝着标簽方向發展。同理,家長給孩子貼什麼樣的标簽,孩子就有可能變成那樣的性格。所以,家長要避免小題大做,動辄就罵孩子“天天屢教不改”。不過,家長可以貼積極的标簽,比如“你能按照媽媽的話去做,真讓人省心”、“你犯錯後立馬就改正了,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等。

總之,孩子産生“道理免疫力”是“因”,表現出來的“屢教不改”是“果”,換種說法就是,因為壓根兒沒有聽進去道理,所以才會表現執迷不悟。家長不要因果颠倒,一看到孩子頻繁犯錯就給TA貼上“不聽話”的标簽,而要嘗試采用“溫暖法則”等方式先打開溝通之門。

當然,如果孩子心知肚明,卻偏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就要另當别論了,或許是孩子進入另一個年齡段的表現,這時候就需要父母有的放矢進行另一種教育了。教育孩子是一項前後有關聯的巨大工程,孩子一路成長,父母一路修行,走過“山重水複育兒路”,你會收獲“柳暗花明又一娃”!

鄭重聲明:本文為頭條号作者原創,未經本人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