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不勝寒”出自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我想要乘禦清風回到天上,有擔心在那美玉砌成的樓宇裡,忍受不住那高處的寒冷。”
那是怎樣一幅唯美的畫面?明月高懸,又逢佳節,自想一窺月宮,然而那清冷,又讓人望而卻步。
“高處不勝寒”,常常被一些身居高位的人引用,表達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
其實,這也正是蘇轼的本意。他寫的不是單純的景,懷念子由也隻是順帶,他真正想乘風歸去的地方,不是天上,而是朝堂之上,然而那裡明争暗鬥,爾虞我詐,又是伴君如伴虎。終不如人間逍遙快活。
表達了蘇轼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難斷的困惑心情。最終也隻能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