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關于緬甸的翡翠場口,之前老杜陸續給大家分享了帕敢場口、莫灣基場口、莫西沙場口和木那翡翠場口,本期再給大家分享另外一個非常知名的翡翠原石場口——會卡場口!
準确的說,會卡其實是場區,而不應該算作一個場口,位于仙洞場區的東南方向,場區内是原始森林覆蓋的崇山峻嶺,一條霧露河的支流:會卡河縱貫全區。
會卡場區衛星圖片
會卡場區大大小小的分布着大概20多個場口,包括槍宋、佐巴強、莫格隆、摩東閣、摩黨等等,這些場口距離很近,這些場口的料子品質各有特色,比較綜合的反映了會卡場口料子的特點。
所以,我們日常提到的會卡場口,其實是綜合了這20多個場口的一個場區的總稱。
上面提到的這些場口的名字,大家可能覺得很新鮮,這個很正常,我也很少聽到這些名字,因為會卡的料子,一旦到了市場上,不管來自哪個具體的場口,大家統一都會稱為會卡,而不會再強調這些具體場口的名字,也許是因為沒必要,也許是因為特點比較接近,普通人,也包括我,如果不深入研究會卡場口的料子,也很難判斷來自具體哪個場口吧。
會卡場口的料子,皮殼大概就兩類,至少我最多接觸到的,見到的,大概就是兩類。一類是著名的水翻砂皮殼,一類就是著名的蠟殼。
青皮蠟殼會卡
水翻砂皮殼,不是隻有會卡才有,各個場口,都有水翻砂的皮殼。隻不過會卡的水翻砂,相對名氣大那麼一點而已。
會卡的水翻砂皮殼
有蠟殼的場口也不少,除了會卡,木那也有,瓊飄也有,百三橋也有,南齊有,後江也有。但是,相比之下,會卡的蠟殼更加的普遍,表現更加的明顯,所以,知名度比較高吧。
會卡的水翻砂,皮殼顔色大概是淺綠,灰綠色,深綠色,深灰色等等,至少我沒有見到過白色的會卡水翻砂,而我看到馬崇仁老師的著作裡,提到是有白蠟殼的會卡料,而且品質都還比較高,可惜我沒見到過,或者見到了,我也認不出來吧,所以不知道有沒有白色的水翻砂會卡。而莫西沙、木那,或者瓊飄、百三橋場口,都有白色的水翻砂料子的。
會卡的水翻砂,皮殼非常的薄,至少我覺得比莫西沙的水翻砂皮殼要薄很多,打燈可以看到水頭非常的長。經常會讓人感覺種水特别好,很多入行不久的小白,以為撿到寶,動不動就号稱冰種,高冰,尤其在各個微商、直播間裡,這樣的會卡,絕對是忽悠利器,屢試不爽。
會卡的水翻砂,多半形成于蠟殼的脫落。也就是說,大部分會卡的水翻砂,之前都是有蠟殼的,這個不奇怪,跟會卡場口的地質環境有關系,隻是有的是在埋藏過程中,蠟殼就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脫落,挖出來就是水翻砂,完全沒有蠟殼,沙粒細膩,均勻,皮殼比較薄,這樣的會卡,種水通常比較老,尤其是裂,不會很多。
另外一類水翻砂,則形成于原石采挖之後,也就是說,原石本身帶有蠟殼,而采挖之後,蠟殼附着的比較松散,搬運、存放過程中,就完全脫落了。
我們店裡曾經有一塊類似的料子,表面蠟殼用比較集中的水柱一沖,就很容易脫落了,露出蠟殼下面的泥漿和水翻砂皮殼。
這樣的水翻砂皮殼,質地疏松,種水通常比較嫩,皮殼顔色大概就是青綠、灰綠色,不過裂倒是也不多,至少不像蠟皮會卡那麼多。
。。。未完待續。。。
個人原創,盜版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