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9:08:30

在清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 有這樣一支由三個親兄弟組成的政治集團,他們無論在何時,無論面對怎樣的境地,都自始至終保持了團結,他們從未有過“兄弟阋牆”的反目,更沒有“無情最是帝王家”的殘酷,他們有的是兄弟三人一條心,共同面對眼前的一切。

他們三人便是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衮和多铎。

盡管這兄弟三人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但是作為年紀最長的阿濟格,相較于他的兩個弟弟多爾衮和多铎,無論是生前的權勢和地位,還是死後的榮辱和評價,全都是相距甚遠。并且更多的時候,阿濟格更像是他的兩個弟弟的“替補”和“備胎”,去彰顯多爾衮和多铎的光輝與功績,而同樣對大清王朝功勳卓著的他緻死都沒有能真正改變自己的境遇,更是始終沒有得到與自己的兩位弟弟等同的地位,等到“轉正”時刻的到來。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1

(圖片來源于網絡)

努爾哈赤時期的阿濟格,隻能算是“愛屋及烏”。

阿濟格、多爾衮、多铎的母親,烏拉那拉·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也是陪伴努爾哈赤時間最長的一位。阿巴亥自12歲嫁給比她年長31歲的努爾哈赤,前前後後陪伴了努爾哈赤25年,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而這也使得努爾哈赤對于阿巴亥的這三個兒子傾注了不一樣的情感。

其實阿濟格也曾受到過努爾哈赤的喜愛,當年皇太極的繼福晉,也就是豪格的生母烏拉那拉氏,就是因為見了阿濟格沒有下轎而被努爾哈赤勒令與皇太極離婚的,足可見此時阿濟格的地位和受喜愛程度。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2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但是很快,他的地位就被多爾衮和多铎取代了。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用在阿濟格身上真的是再合适不過了,由于長時間的在外征戰,并且經常性的是同“四大貝勒”中的二貝勒阿敏和三貝勒莽古爾泰在一起,可以說阿濟格在性格上是越來越像他的這兩位哥哥,暴躁、殘忍、狂傲,已然成為了同阿敏和莽古爾泰一樣有勇無謀的赳赳武夫,這一點讓努爾哈赤深感失望。

此時的阿濟格已經是過了21歲,性格、品行都已經定型了,努爾哈赤也認為他再沒有了可塑性,于是将阿濟格慢慢的放棄,進而将其排除出了自己的汗位繼承人的名單,轉而更加關注他的兩位親弟弟,當時14歲的多爾衮和12歲的多铎。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3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個時候在努爾哈赤的未來構想中,多爾衮是繼位君主,多铎是核心力量,阿濟格隻是起到一個補充和保護的作用。

努爾哈赤親領45個牛錄的正黃旗和20個牛錄的鑲黃旗,晚年時候分别授予阿濟格、多爾衮和多铎每人 15牛錄,其餘的20個牛錄自己統帥做親軍。努爾哈赤明确的指出,阿濟格統領鑲黃旗,多铎統領正黃旗,自己死後将統帥的親軍全部交給多铎。與此同時,努爾哈赤計劃着重新賜一旗給多爾衮;而就在努爾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經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爾衮繼任鑲白旗旗主。

這樣一來,多铎在努爾哈赤死後将統領35個牛錄的正黃旗,将成為實力最為強大的旗主;多爾衮也将統領原屬鑲白旗的15個牛錄以及努爾哈赤劃給多爾衮的15個牛錄,共計30個牛錄;而這樣的情況下,阿濟格僅擁有15個牛錄,也将是所有八旗之中,實力最為弱小的一個旗主。

這樣的分配足可以看得出努爾哈赤對于多爾衮和多铎的偏心,畢竟這兩位年紀尚小的兒子,才是努爾哈赤此時的最愛,而對于阿濟格,僅僅是因為對阿巴亥的“愛屋及烏”,也是出于對于多爾衮未來汗位穩定的考量,才不至于讓阿濟格成為“光杆司令”。

然而事情并沒有像努爾哈赤所想的那樣發展,最終的結果是皇太極繼位為後金大汗,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大妃阿巴亥也被逼殉葬。多爾衮在失去母親的同時,也失去了汗位,同時還失去了努爾哈赤尚未劃歸給自己麾下的鑲白旗。

此時的多爾衮隻能将自己的15個牛錄寄在阿濟格的鑲黃旗之下,原本屬于阿濟格的統領的鑲黃旗也就此進入了他與多爾衮共管的時期。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4

(圖片來源于網絡)

皇太極時期的阿濟格,地位上已經徹底被兩位弟弟趕超。

皇太極繼位後金大汗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黃白互換”。

滿洲人向來以黃色為尊,于是皇太極命令自己統領的正白旗與搶奪而來的鑲白旗,同阿濟格、多爾衮、多铎統領的兩黃旗在人員配置不變的情況下,進行旗幟和甲胄顔色的對調。在此之後,兩黃旗開始由皇太極及其長子豪格統領,兩白旗由多爾衮三兄弟統領,但是多铎是正白旗旗主,阿濟格依然是名義上的鑲白旗旗主。

此時的皇太極已經将目光放在了阿濟格的身上。

實際上,親哥哥給親弟弟說媒并且主持婚禮原本是一件平常無奇的事情,特别是失去了父母之後,長兄便是如父般的存在。但是這一次,皇太極卻将其拿來大做文章,擅自給多铎說親主婚的阿濟格,就這樣被剝奪了爵位,也被罷黜了鑲白旗旗主的位置,改由多爾衮擔綱。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5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此時此刻,阿濟格成了皇太極分化兩白旗的政治犧牲品,也是皇太極不斷拉攏、培養多爾衮所産生的必然結果,而不再擔任旗主的阿濟格在地位上也僅僅成為了帶兵打仗的将領,已經明顯落後于自己的兩個弟弟了。

到了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正式建立大清王朝,阿濟格被皇太極封為英郡王,而他的兩個弟弟,多爾衮是睿親王,并且是“四大親王”之一,百官中的位置僅次于禮親王代善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排第三位,多铎也被封為了豫親王。

這時的阿濟格,爵位上比兩個弟弟要低,甚至都比不上自己的侄子、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在地位上更是不能同這兩位旗主王爺相比,原本是兄長的阿濟格,此時已經完完全全的被自己的兩個弟弟所超越了。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6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令阿濟格所沒有想到的是,就是為了一個“叔王”會讓自己這樣的為人所嫌棄。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驟然崩逝,盡管多爾衮角逐大清皇位失敗,但是仍然可以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并且是大權在握,阿濟格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終于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親王爵位。

随後阿濟格領兵南下,在追擊李自成大順政權的過程中,阿濟格屢次擊敗李自成大軍,更是連殺劉宗敏和宋獻策等大順政權的核心骨幹力量,為清朝一統中原,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7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等到阿濟格徹底消滅了李自成回到北京的時候,他發現局勢又變了。

原本的朝堂之上,應該是由多爾衮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但是濟爾哈朗這個時候已經被多爾衮徹底排擠掉了,而頂替濟爾哈朗位置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弟弟多铎。

此時的阿濟格,看看自己的弟弟多爾衮,先是被封為叔父攝政王,再是成為了皇叔父攝政王,如今更是坐上了皇父攝政王的位置,權傾朝野,大權在握,依然是整個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再看自己的另外一個個弟弟多铎,也在多爾衮的支持下成為叔父攝政王。

看着自己的兩個弟弟都成為了“叔王”,阿濟格必然也會有所想法,于是在順治六年(1649年),多铎因為天花去世後,便向多爾衮提出自己也要做回叔王,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多爾衮嚴厲的拒絕了他。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8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多爾衮這樣做也有着他的道理。阿濟格歸根結底還是赳赳武夫一名,并不懂得怎樣處理朝政和治理國家;況且,雖然同為親兄弟,多爾衮與年齡相仿的多铎從小相伴長大,關系更為密切。因而對于自己的這個哥哥阿濟格,多爾衮始終沒有像對多铎那樣對待他。

當然,實際上也有一個原因讓多爾衮一直對自己的這位哥哥敬而遠之,那就是在自己的母親大妃阿巴亥被逼自盡的是時候,多爾衮和多铎年齡尚小,完全沒有能力去進行阻止,而當年已經21歲,并且已經開始統兵打仗的阿濟格,對于母親被逼自盡沒有做任何的反對與反抗,這一點也成為了多爾衮和多铎與他們的這位兄長之間無法消除的隔閡。

然而,自己的弟弟多铎死後,自己沒有當上這個叔王,在自己的另外一個弟弟多爾衮死後,阿濟格再一次的卷土重來,這次他想要更進一步的拿到直接拿到“皇叔父攝政王”的封号,也正是這樣的“作死”行為,讓阿濟格的生命走到了終點。已經親政的順治皇帝非但沒有對阿濟格進行冊封,還将其直接圈禁,之後又将其賜死。

或許就連阿濟格自己都不會想到啊,自己隻是想要一個自己的兩個弟弟都已經得到的“叔王”的封号,但卻遭到了如此的反對與嫌棄。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9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百多年後,乾隆為多爾衮和多铎平反,唯獨放棄了阿濟格。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距離多铎、多爾衮、阿濟格去世已經一百多年了,此時當政的乾隆皇帝開始着手于對于清朝初年以及他的父親雍正在位時期,被處以極刑的愛新覺羅家族的宗室成員們進行平反。

而乾隆的平反,首當其沖的便是阿濟格的弟弟多爾衮。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多爾衮被恢複了身份,重新修築了墳茔,并給予了他一個至高無上的谥号“忠”。或許多爾衮生前不會想到,在他死後他的名聲和地位會有如此的大起大落,而這份起落之間,足足間隔了一百三十年。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10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僅僅是多爾衮被平反,多铎和他的家族也從當年被多爾衮的牽連所受到的迫害中解脫了出來,重新恢複了身份。

乾隆皇帝更是借着給多爾衮平反的機會,最終确定了“鐵帽子王”制度,并且重新厘清世系,恢複爵位名号。而就在這個時候,多爾衮的睿親王世系和多铎的豫親王世系也被确定為“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世系,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位。盡管遭受了一百多年的唾棄,但是多爾衮和多铎的名譽和地位還是得以恢複,進而也被重新劃歸了滿清功臣之列,享受到了“配享太廟”的榮譽,受到後世的敬仰。

但是這一切再一次與阿濟格擦肩而過了。就在為多爾衮和多铎平反的同時,乾隆皇帝對于他們的哥哥阿濟格也有着這樣的評價:

“英親王阿濟格秉心不純,往追流賊,謊報已死,又擅至沿邊索馬,且向巡撫囑托公事,過迹昭著。雖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實由自取。”

就這樣,阿濟格沒有能像他的兩位弟弟一樣獲得平反,他也隻能繼續作為亂臣,被釘在大清王朝曆史的恥辱柱上,為後人所唾棄了。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11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就是阿濟格的一生,也是給自己的兩位弟弟打着“替補”的一生。

兩位弟弟受到父汗的極度寵愛,自己得到的遠遠不及;兩位弟弟貴為大旗的旗主,自己卻被排擠出了權力的核心圈,隻能沖鋒在第一線;兩位弟弟先後加封為“叔王”,而這個叔王成為了阿濟格最大的怨念,不僅始終未曾染指,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兩位弟弟被平反昭雪,重新刻在了大清王朝曆史功勞碑上的同時,自己始終被人放棄,被永遠的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或許這就是命運給阿濟格開的一個最大的玩笑,讓他無時無刻都與自己的兩位弟弟多爾衮和多铎形成莫大的反差,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結局,而阿濟格究其一生,也沒有擺脫自己“替補”的命運,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沒有迎來“轉正”的那一刻。

他的2位親兄弟卻鮮為人知(他一生都在為兩位親弟弟打着)12

(圖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