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以什麼名義緻敬英雄

以什麼名義緻敬英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6 06:42:10

尋常日子,人們總有着多樣化的追求:或奮力追逐職業理想,或癡迷個人愛好,或放眼世界走走停停……英雄,似乎是個遙遠的詞彙。但今年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生命健康面臨威脅,人們不約而同地渴求英雄降臨。這些日子,英雄有了一緻的形象,他們身披白袍;英雄有了統一的名字,他們叫醫療衛生工作者。

近日,這些英雄中的10支代表性團隊獲頒“時代楷模”,并集結在央視《時代楷模發布廳》特别節目《緻敬!時代楷模 抗疫英雄》錄制現場,講述他們難忘的人和事。

以什麼名義緻敬英雄(他們诠釋了英雄的含義)1

決戰時刻受國之重托

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能将這些知名醫療機構的精銳力量聚在一起,一定是最要緊、最關鍵、最難啃的“硬骨頭”。1月26日,上述6家醫院組成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馳援武漢,救治危重患者。

與最兇險的病魔短兵相接的時間裡,北京醫院重症醫學專家常志剛的一個工作畫面讓人動容:在給一位患者做穿刺時,由于患者糖尿病導緻血管病變,操作異常困難,常志剛立刻跪在地上,選取最合适的角度穿刺成功。“後來同事說我跪了20分鐘。但我隻感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和時間搶生命。”常志剛說。

抗疫的日子,對于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專家杜斌來說尤為漫長。1月18日抵達武漢,此後轉戰哈爾濱、北京、烏魯木齊、雲南,200多個日日夜夜,杜斌說自己也沒想到離家這麼久。談到被稱為“重症八仙”之一,他更直言個體力量的有限:“如今我們國家抗擊疫情能取得如此卓越的階段性成果,是參與疫情防治的全體醫務人員努力的結果,更是14億中國老百姓共同努力的成果。”

前輩的模樣,後輩有學有樣。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中有不少90後的醫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護士吳文芳報名請戰時沒有絲毫糾結,直言“做了最酷的決定”;在隔離病房克服恐懼幫一位老奶奶吸痰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郭新月收獲了感謝,發現“自己這麼被需要和被依賴”;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給寫信,并很快收到了回信,在決戰時刻感受到國之重托。

生死關頭凸顯本色

疫情最為肆虐的時候,全國9個省市、16個醫療隊、286家醫院累計3202名醫護人員鏖戰武漢雷神山。12天建設完工,雷神山醫院的揭幕展示了中國的基建實力;1600張病床,累計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患者占比53.6%,累計治愈出院1964人,全體人員零感染、院内零事故、廢水零流出,雷神山醫院的謝幕更有賴于中國醫生的拼搏。

總人數達1183人的遼甯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是援雷神山醫護人數最多的隊伍,也是有正能量、感染力的隊伍。55歲的趙洪露護士長所到之處滿是笑聲,她愛教患者說東北話、扭東北秧歌。她說,别看自己已是當奶奶的人了,但業務熟練、經驗豐富,尤其擅長“共情治療”,給患者加油鼓勁絕對給力。

廣東省第22批援鄂醫療隊領隊、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餘納則整天“提心吊膽”。青年突擊隊隊員陳偉明在8小時内連續為8名危重型患者行纖支鏡治療,餘納生怕陳偉明“先倒了”,沒法向醫院、向他的家人交代。

不眠不休、以一當十、整日奔波在患者之間的經曆,被上海援鄂醫療隊員、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外科護士鄒芳草畫進漫畫。“小籠包遇上熱幹面”等漫畫版援鄂日記火爆網絡,“網紅”鄒芳草很清楚,大家贊賞的是漫畫背後的白衣英雄。

雷神山之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中法新城、光谷兩個院區,也集中收治了重症、危重症患者。該院組建了一支特别的隊伍——同濟特戰尖刀連,集中醫院插管、護心、護腎、護肝、護腦等領域尖兵,多學科合作,24小時值班待命。“插管敢死隊”要湊到病人面前,把喉鏡插到病人的嘴巴裡,感染風險非常高。新冠病毒不僅攻擊肺部,還會誘發炎症風暴,護心、護腎小分隊化身“防暴”精英,針對患者有可能出現的急性心衰、心梗、暴發性心肌炎、急性多器官髒器等危急情況積極給予提前幹預、及時阻擊。新冠重症極易出現病情急轉直下的情況,重症救治團隊用一刻不停地細心呵護诠釋了“生命都是守出來”的意義。

護肝小分隊及時評估、跟蹤疑難病例肝損傷;康複小分隊開展了重症新冠肺炎早期康複治療,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營養小分隊為新冠肺炎患者量身定制營養治療方案;中醫藥小分隊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貢獻中醫經驗和智慧;氣切小分隊成為幫助危重症患者脫離有創呼吸機支持的一張王牌;咽拭子采集隊創新設計了發熱門診咽拭子采集平台,重構咽拭子采樣工作流程;壓瘡專護攻關小分隊制訂患者個體化防護計劃;重症救治MDT團隊的病例讨論會,一日無休,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迹;支援金銀潭醫院的小分隊駐守金銀潭醫院ICU病房,開辟了另一個戰場……人們可能無法一一記住隊員們的名字,但他們的奉獻值得被銘記。

攻堅重症,值得被銘記的還有被網友譽為“王炸天團”之一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3批次總計161人,醫療隊全建制接管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和武漢紅十字醫院多個重症病區,赢得了武漢同行的交口稱贊。

華西醫院首批醫療隊隊長、醫院黨委副書記羅鳳鳴記得,最開始的日子,由于吸氧病人太多、中央供氧不足,救治工作壓力巨大。醫療隊因地制宜,想出各種土辦法,比如“傳統高流量 面罩鋼瓶供氧”或“無創呼吸機 鼻導管鋼瓶供氧”。後來,醫療隊派出了醫學工程師、呼吸治療師随行,用盡一切辦法解決救治最棘手的問題。

在風暴中心——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重症救治收尾的是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江蘇省人民醫院是派出援鄂醫護人員最多的單個醫院。這支208人的醫療隊此前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危重症病區,圓滿完成任務後又轉戰金銀潭。該院副院長劉雲說,兩次承擔重症清零任務,雖疲憊但光榮。

“最讓我們感動的是,疫情結束後,江蘇省人民醫院還和我們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從醫、教、研、管理等方面給予我們支持。”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說,這場援助留下了帶不走的團隊和情義。

展身手不拘于“武器”

英雄從不囿于特定戰場,也不拘于特定武器。

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醫生楊金亮坦言,早期當他用中醫藥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時,曾遭遇過抗拒。一位50多歲的患者,看到楊金亮開出的中藥方,嚷嚷着中醫藥療效太慢。

“我們跟患者溝通了很久,他才答應試試看。”楊金亮欣慰地看到,用藥後患者發熱症狀迅速消失,肺部感染也大有好轉,“後來用中藥特别配合,甚至成了病區的中醫藥義務宣傳員”。

随着隊員們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加深,中藥應對的方法不斷豐富。中醫藥“三方三藥”不但在武漢、湖北顯示了威力,還在海外交流經驗時受到肯定。

如果将醫療救治比作正面戰場,醫護人員做的是減存量的工作,那麼疾控人的工作就是控增量,打的是外圍戰。在對口支援湖北的隊伍中,天津市對口支援恩施州疾控工作隊是表現最為突出的隊伍之一,也是疾控隊員最多、專業最全的一支地方對口援鄂工作隊。70名隊員組成流行病學調查、場所消毒、實驗室核酸檢測、心理幹預等多支工作分隊。

疾控隊員的戰場覆蓋了醫院隔離病房、安置點、社區、鄉鎮等,近距離接觸病人和密切接觸者,也有被病毒感染的危險。但來自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于茂河幽默地表示,他們的工作無非“說、學、鬥、倡”:說就是要能把專業的事情,對病人、媒體等說明白;學是指學國家防控方案、診療方案,學最新科學研究等;鬥就是在流調過程鬥智鬥勇;倡就是做好科普宣傳和倡導倡議,把疫情防控知識變成大家的行動。

錄制結束,夜幕已深,京外代表們準備連夜趕回。很多人表示,第二天還要出診,耽誤不得。廣東省中醫醫療隊隊長張忠德就是其中一員。從武漢返粵後,原任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的張忠德履新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到了新崗位還要出診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張忠德笑了:“那當然,出診看病永遠是我最愛幹的事情!”

走過疫情、走下領獎台,這些白衣戰士依然诠釋着英雄的含義。

以什麼名義緻敬英雄(他們诠釋了英雄的含義)2

文:健康報記者 崔芳

圖:健康報記者 張丹

編輯:管仲瑤

審核:曹政 闫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