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冰窖都建在地下,一般是在地表5米以下,利用了泥土不導熱的原理。
2、冰窖的地點一般選擇幹燥,透氣性好的地方。
3、冰窖特意修建成較為密閉的形式,減少溫度的損失。
4、冰上還覆蓋雜草,棉被,可以起到阻礙熱量交換。把吸熱量降到很小的程度。
5、同樣,地面可以鋪設帶槽地磚、以及水井,把底部融化的冰水可以導入到井裡,既可以起到降低來自地底的地熱,又可以避免冰窖室内地面浸泡在水裡。
冰窖:
冰窖是古時人們常用以儲冰避暑的窖穴,随着科學的發展,冰箱、空調取代了天然冰的功能,冰窖、天然冰便逐漸消失了。早年天然冰給人帶來的清涼世界已經變為曆史了。
在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以冰窖為主體的有兩處,一是雪池冰窖,一是恭儉冰窖。雪池冰窖建于明代。康熙萬壽盛典:又前過石橋,進雪池紅門夾道,燈廊數百,半道左右鼓亭各一。雪池冰窖是皇家禁地西苑冰窖,位于北海東門與景山西門之間的陟山門街路北。雪池冰窖當初共有6座冰窖,現存之冰窖,乃康熙年間重修的。雪池,典出“雪窖冰天”,是冰窖的雅稱,為地下建築,地面上隻露出1米來高的四壁,無窗,窖頂是人字形的起脊雙坡,覆蓋琉璃筒瓦,内部為拱形,很像一個地下城門洞子,冰窖的牆體和拱券全部用磚砌築而成,白灰勾縫,非常堅固。内部空間長25米,寬10米,高10米,窖門有1米多厚,密封隔熱性能非常好;大約能盛2500立方米冰,6座冰窖大約能盛15000立方米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