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間名言如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

民間名言如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10:59:29

大家好,我是蜀山江哥。本是後山人,偶作前堂客,喜歡信手塗鴉,關注時事熱點。關注我交個朋友吧!


小的常聽老人們講一些農村俗語,懵懵懂懂不知什麼意思,後來呀在生活中慢慢的體會了一些個中的道理。比如“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飯前不訓子,睡前不罵妻”、“師徒不對坐,叔侄不對飲”等。到底有哪些寓意,歡迎大家關注留言一起讨論。

民間名言如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1

網絡配圖

父在不留須

大家看到小編的頭像虬髯滿面,可能也知道了,很是想念父親。

在我國古時,男人成年之後都會蓄須,隻有極少數人不留胡須(例如太監)。而且儒家思想告誡世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在古代,留須不僅是一種風尚之美,胡子是美男子的标配,而且也包含了孝義遵從和男子成熟之意。我們家鄉過去去看醫生,先看醫生的年紀,也就是看他長須了沒有,意思是到了一定年紀的人不管做什麼事都有一定的經驗和成熟穩定的性格。

《漢書》中描寫劉邦的容貌寫道:“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顔,美須髯。”後來還形成了一種風俗,父母都在世,不留須,父親去世,留上唇胡須,母親去世,留下巴胡須,雙親都故去,才會上下一起蓄須。當然,現在社會流行多元審美,人們的審美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哪些皮膚白淨的“小鮮肉”成了人們追捧的對象,很多男人早已不再蓄須。

民間名言如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2

漢文帝親侍母病(網絡配圖)

母在不慶生

古人說的“慶生”并非指過生日,而是指“過壽”。按照古代禮制規定,幼兒、青年、中年人都是不能過壽的,人隻有過了50歲,過生日才能成為過壽。按照《周禮》記載:六十為下壽,八十為中壽,一百歲則為上壽。而且就算年過50,但家中父母尚在,也不會做壽,因為“尊親在不敢言老”,這體現了對老人的一種尊敬和孝心。

而當下很多年輕人,喜歡在外與朋友大辦生日宴,卻總是記不起母親的生日,隻留老人在家苦苦期盼。俗話說:兒的生,娘的難。作為兒女,還請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讓他們能夠度過一個兒孫繞膝的安樂晚年。

民間名言如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3

網絡配圖

師徒不對座

我的父親在世時是我們家鄉比較有名的木工師傅,也帶了幾個徒弟,每次來家,吃飯或聊天時,師兄們都是擠坐在側面,明明對座及父親所坐闆凳有空位,當時一直無法理解。後來在工廠拜了一位台灣師父,每次發信息都是稱的師傅,師父忍無可忍訓斥了一些道理。

古時的師父那個“父”是父親的父,也就是說師徒如父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雖然師徒沒有父母那種血緣關系,不是父母勝似父母。父母是生我身,而師父則是教我生存本領的,一個是先天我的生身之父,一個是後天教育,教養我成人的師父。而“師傅”隻是對陌生人或 同事或年長人的一種社會尊稱而已,而沒有了一種師與父的傳承與親情。

既然“師父”如父,那麼就有了孝義的規矩。對座或平座往往是平等身份或是對立談判之間的一種表式,我們工作常見這一種關系。大家還記得特朗普與武契奇對座的照片嗎,這就是一種對立的表式。當然在當下平常的生活中,大家已經不太講究座席次了,但是在工作或一些正式場合中,座席卻是一種非常大的學問。主位、主賓位、陪賓位無時不體現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場合中。

民間名言如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4

特朗普與武契奇對坐照(網絡圖片)

叔侄不對飲

記得我們村裡有一次喜酒,族侄比族叔年紀要大一些,族侄非拉着族叔一起喝酒以示尊敬,但酒至酣熱族侄拍了拍族叔舉杯而言“來,我們兄弟夥再幹一杯”,頓時族叔甩杯而去甚是尴尬。在中國,非常重視長幼尊卑的禮節,在外出參加酒席的時候長輩一般同坐在一桌,并且桌子位于前排中心位置,而小輩也按照輩分坐在一起,桌子分别環繞着主賓席,也就是長輩的桌椅。父親和兒子在這樣的場合中是不能坐在一起的,否則就違背了長為尊的中華傳統美德。就算是一家人吃飯,長輩也要入座上席,小輩隻能坐在下座,如果有其他長輩來家中做客,如果桌椅不夠坐,小輩必須等待長輩用完餐後才能再入席用餐。

叔侄不能一同飲酒的原因是酒能夠麻痹人的神經,會讓人胡言亂語、酒後失态。叔叔同樣是長輩,如果和侄子一起飲酒難免會出洋相,酒過三巡後大家稱兄道弟、互開玩笑,失去了長輩與晚輩之間的禮節、禮儀和尊重,在農村這樣保守傳統的地方是不允許發生的,侄子可以向叔叔敬酒,但是不能夠過度開懷暢飲。

民間名言如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5

叔侄不對飲

不知大家有沒有好的俗語與農村言語,歡迎大家關注并在評論區中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