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比較氣派的詩詞

比較氣派的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6:01:49

——讀《詩外文章——文學、曆史、哲學的對話》

賀紹俊(沈陽師範大學教授)

王充闾的《詩外文章——文學、曆史、哲學的對話》(以下簡稱《詩外文章》)是一部鑒賞、品讀中國古代詩詞的散文著作。作者從先秦寫至近代,帶領讀者遨遊于2000餘年的詩詞長河之中,領略古典詩詞的哲思意蘊。這是作者長年研習古典詩詞和傳統文化的結晶。

比較氣派的詩詞(審理式的詩詞鑒賞)1

《詩外文章》 王充闾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閱讀這部著作,讓我想起了另一位學者李元洛。他一直在做古代詩詞的鑒賞工作,也出版了《唐詩之旅》著作。王充闾和李元洛堪稱一北一南兩位詩詞鑒賞大家,但各有側重,并形成了互補。如果說李元洛側重于“審美”的話,王充闾則可以說是側重于“審理”。“審理”是我讀了王充闾著作後創造的一個新詞,也許不太貼切,但我是想強調,王充闾更看重的是古代詩詞之“哲理”。這本書的簡介中有一句話“作者依憑近五百首曆代哲理詩的古樹”,意思是說書中所鑒賞的詩詞都是哲理詩,我以為這句話并不準确。王充闾并沒有刻意挑選哲理詩來鑒賞,而是在他的眼裡,中國古代詩詞離不開哲理,富有哲理恰是中國古代詩詞的一大特點。

古人早就說過“詩言志,歌詠言”,認為詩是用來表達思想襟懷的。詩歌固然可以抒情,但是中國文人更加看重“詩言志”的功能。王充闾“審理”式的鑒賞正是從“詩言志”入手,抓住了中國古代詩詞的靈魂。《詩外文章》開首第一篇,鑒賞的是《詩經》中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人們一般将其作為一首優美的情詩,表現的是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怅和苦悶。但王充闾更願意将其作為“一首美妙動人的哲理詩”來品讀,他認為:“《蒹葭》中所企慕、追求、等待的是一種美好的願景。詩中懸置着一種意象,供普天下人執着地追尋。”

我以為哲理性可以區分為兩類,一類是體現智慧極緻的哲理性,多是哲學家關在屋子裡的冥思苦想,關心的是宇宙的本質、人類的信仰等超越世俗、高蹈玄奧的問題;另一類是與曆史、人生、現實緊密相連的哲理性。王充闾更偏重于後一種哲理性。這可能跟王充闾一直的文學追求有關系,也跟他的身份特征有關系。王充闾的文學追求承繼着“五四”的啟蒙精神,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社會擔當,談到他的身份特征則不能不注意到他長年從政的經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以為可以将《詩外文章》看成是王充闾與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對話,這種精神對話更多的是在哲理的層面。

士大夫是古代文人的一種身份,也是古代文人安身立命的一種方式,而詩詞是他們寄托情懷的重要方式。因此,從古代詩詞中可以充分了解到士大夫精神的真谛。王充闾樂于通過古代詩詞與士大夫進行精神對話,還在于他本人就是一名當代的“士大夫”。他在品讀古代詩詞時,也許是内心的政治情懷與詩詞中流露出的政治情懷産生了共鳴,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與古代士大夫進行精神對話的姿态。

《詩外文章》所鑒賞的詩詞,也選入了一些并非知名詩人的并非上乘的詩作,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王充闾選詩的标準并不是以文學性為唯一标準,而是更在乎他在精神對話中能否有所感悟。比如他引了宋人韓琦的一首詩《小桧》,韓琦就是典型的士大夫,他并不以詩文名世,但是這首詩非常準确地體現了士大夫的政治情懷,因此王充闾說:“詩人借吟詠庭前移栽的小小桧柏,展示一己清風勁節的抱負、剛正不阿的品格。這裡有自許,有标榜,有寄托,也有感慨。”李宗勉這個宋人的名字,對于不是專門研究古代文史的讀者來說,肯定也是陌生的,但王充闾也選了他的一首詩,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幹脆給鑒賞這首詩的文章取名為“官場中的恐高症”。晉人吳隐之的《酌貪泉詩》很難說是藝術經典,但它被王充闾看中,一定是因為這首詩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詩人是從為官清廉的角度來談為人和為文的,貪與廉取決于人的操守,同客觀上是否飲用了貪泉并不相關,“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王充闾由此獲得一種共鳴,并解讀出詩人對于環境與風氣、欲望與操守、主觀與客觀等關系的理解。

對于那些名詩人的名作,他也是側重于從士大夫精神的角度去理解,挖掘其中的哲理性。即使有些詩作廣泛流傳,形成定論,王充闾也不囿于定論,而是從現代士大夫的視角入手,發現别人難以發現的角度和内涵來。比如他談蘇轼的《骊山三絕句》:“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廢又華清。”王充闾說:“寥寥28字,為曆朝曆代有國者提出了帶有普遍性、現實性的嚴肅課題:如何在成功之後,能夠居安思危,清慎自守,持盈保泰,過好勝利這一關?”談的分明是政治之大道。士大夫的核心就是文以載道,這個“道”是人間大道、人生大道。王充闾正是從“文以載道”的思路來讀解蘇轼這首詩的。他覺得這首詩是蘇轼對朝代更疊、興衰變化的一種感慨,他從中發現了古代士大夫對政治大道的理解。蘇轼的《撷菜》寫的是生活小事,用王充闾的話說,是寫有趣生活的詩化紀實,但即使是這首寫生活小事的詩,王充闾也讀出了蘇轼的政治情懷。總之,《詩外文章》從哲理入手鑒賞古代詩詞,但又不是泛泛地談哲理,作者以與古代士大夫進行精神對話的方式來談哲理,因此具有了突出的現實意義。

最後,我要特别說說《詩外文章》的文風。這是一種特别樸素的文風,樸素是與真摯相聯系的,沒有遮掩和粉飾,就讓真性情和真人格袒露在讀者面前。這種樸素的文風在當前散文創作中是難得的。當前散文創作的不少問題都與文風有關,如矯情、賣弄、無病呻吟、誇大其詞、巧言令色等等。而王充闾的樸素文風就體現在不矯情,不賣弄,不無病呻吟,不誇大其詞,也不巧言令色上,他給我們提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幹貨與真貨。為什麼樸素的文風被冷落?因為樸素的文風要以深厚的積累為基礎,是靠真性情來征服讀者的。有些人沒有幹貨與真貨,便隻好靠矯情、賣弄來掩蓋其内心的空虛了。我希望王充闾的《詩外文章》能起到匡正文風的作用。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05日 12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