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繪畫史上,“水墨”是中唐以來指稱中國繪畫的一個重要概念,而“中國畫”的稱謂則出現甚晚。晚清以來,國運頹唐,國家遭遇民族存亡危機,伴随着對“民族國家”建立的期待,國人全面反思傳統文化,新的國族意識逐漸确立。為了區别于西洋,強調民族性和國家觀念的認同,表明中國身份,“中國畫”慢慢取代了“水墨畫”,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回望曆史,“水墨畫”與“中國畫”這兩個詞,盡管其意涵在社會、文化變遷中不斷衍化,指代有變異,但是原來的價值系統大抵保持穩定。
在國際語境中,“中國水墨畫”的提法越來越被普遍接受。曆史地看,“水墨暈章”“墨分五色”等水墨概念已經代表了“中國畫”的一些基本特質,不會因為叫“水墨畫”而消解筆墨理法和程式語言系統的内在理路及品評标準。然而,“水墨畫”之名又似嫌寬泛,因此“需要某種限定。如從文化精神方面,而稱‘中國水墨畫’……就稍為确切些。” 我認為,“中國水墨畫”這個稱謂同時兼顧了價值系統的整體性與曆史性。
方法/步驟
學習水墨畫工具很重要,初學者需要準備
筆:小号羊毫提筆,長鋒羊毫筆,長鋒狼毫書、狼毫書畫筆和小号狼毫筆等。
墨:初學用墨汁即可
紙:需要宣紙(初學練習技法可用普通白紙代替)
硯:硯台、瓷盤。
其他:國畫用顔料、筆洗、鎮尺等
水墨畫的執筆方法如同書法,也就是指實掌虛的方法,即大拇指、食指、中指夾住筆杆,無名指和小拇指并攏上抵住筆杆。需要懸肘懸腕,初學時最好站着畫,一般作畫也多為站畫。
用筆方法:中鋒運筆,筆杆垂直于紙面,筆尖在墨迹中間運行,适于勾線;
順鋒運筆,運筆時按照常規順序運行,即為自上而下,自左而右運筆。
逆鋒運筆,同順鋒運筆相反,即為自下而上,自右而左運筆。
側鋒運筆,書畫時筆杆側向一邊,筆尖在墨迹一邊運行,适于大筆塗抹。
墨分5色:焦、濃、重、淡、清。可以根據自己要作畫的需要來調出需要的墨色,初學,在墨盤中直接蘸上的墨為焦墨,經墨再蘸上水為濃墨,多加水,墨色稍有變化為重墨,水泡合後出現的墨色為淡墨,将筆上的墨用清水涮淨,留下來的墨為清墨。
初學可畫竹做為練筆:
選用大一點的筆,蘸上重墨,以逆鋒提筆的方法畫竹杆。再在筆節上畫出枝。
用鋒長一點的筆畫畫竹葉,竹味的畫法有個字法、介字法、人字法等三種常用方法。也可根據自己需要靈活運筆。為了調節竹葉的疏密度,要采取濃墨和淡結合的方法來畫。
在畫稍幹一點後,用重墨點上竹節,可畫成幾字或八字。
水墨畫初學多顔色畫法,可以畫簡單的花卉,果實為練習:
可選用大點的筆以側鋒運筆畫葉片,用淡墨畫後方的葉,來烘托立體效果,用重墨畫上葉脈;花卉和果實的顔色需要用國畫顔料來調。多多練習才能掌握其方法。
水墨畫山水的畫法分為構圖,結構,積墨處理:
構圖時,可先用碳條來做練習:
先将主要部分勾出,再确定畫面上整體的部分。分加上遠近,山和水的位置。
畫樹要用中鋒運筆的方法畫樹杆,樹枝。畫多棵樹時要考慮其生長規律。樹葉的畫法為點葉法和夾葉法。
畫石要用中鋒勾輪廓和石紋,下筆要大膽。勾好後要皴擦,用墨要幹一些。
畫中景要用淡墨,遠景為清墨,這樣才更有立體感。畫山時皴法要根據山的走勢來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