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一年四季是以二十四節氣的“四立”作為起始的,大家都知道立冬是我國的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冬的到來,代表着冬天已經悄然而至了,但是現代人對立冬的了解卻不是那麼清楚。那麼立冬這個節氣是怎麼來的呢?立冬這天又有什麼樣的風俗和進補食材呢?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立冬的由來
我國傳統一年四季是以二十四節氣的“四立”作為起始的,其他三個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而立冬就是作為冬季的開始。每年的11月7日-8日左右,當太陽黃經到達225度的時候,就是立冬時節,立冬意味着冬天來了,秋季的豐收全部儲藏入庫,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态。
立冬的風俗
自古以來,立冬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在我國的部分地區,立冬這一天有祭祀的風俗,準備一些時令佳品向祖靈寄宿,以表後輩的感恩之情,也是為了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豐收;在閩南地區,立冬還有冬糍粑的做法,将糯米煮熟後倒入石臼,舂完之後會變得又韌又黏,然後在分成乒乓球大小的揉成團,裹上白糖花生粉,冬糍粑就做好了,先盛上一碗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南京那邊則是有立冬吃生蔥的習俗,俗話說“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生蔥性溫味辛,能使人發汗驅散濕氣,抵禦冬季的寒冷,減少生病的概率。
立冬的食補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老一輩的人,都習慣在立冬這一天進行食補,殺雞宰鴨,加上一些草根一起炖湯,有健脾、強身健體、補筋骨的效用;餃子也是立冬不可或缺的食物,因為餃子的外形像耳朵,以前的人們覺得吃餃子可以保護冬天耳朵不會凍傷,這個習俗就這樣傳了下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