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非遺傳統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節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是從古時候就傳承下來了,不僅經曆了時間的沉澱,更重要的是,節氣對于生活的影響更是源遠流傳的,由此,作為中國人,必須重視節氣的重要性。
假如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那麼寒露則是涼爽向嚴寒的轉折。一候是指鴻雁大舉南遷;二候是說暮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泛起良多蛤蜊,并且貝殼的顔色及條紋與雀鳥的很相似,便認為是雀鳥變成的;三候說的是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天文專家指出,寒露是暮秋的節令,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泛起“寒”字。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先容說,每年陽曆10月8日或 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即為寒露節氣。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适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品,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幹口燥等症。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
俗話說“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寒露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曆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但過敏體質、胃寒者及孕婦、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黃,另外要注意螃蟹忌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