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兩年的中秋節都是建議在當地過的,那麼今年的節日可以正常出行嗎?在中秋國慶的時候會出現堵車的現象嗎?
中秋節可以正常出行,并且中秋節也不會限制出行,除非是中高風險地區。中秋節注意事項如下:
1、中秋節要注意預防,當然出行也是必須以安全為前提,出行旅遊,減少不必要的聚會,避免聚會。
2、為了預防和控制疫情,中秋節若是選擇出行的話,其個人要做好防護工作。哪怕去往的目的地是一些開放場所,也應履行其保護責任。
3、目前全國各地反複出現的病例,都是由于預防和控制不力造成的,這種都是由于人為疏忽造成的。因此,在抗擊疫情的相持階段,全社會都要克服焦慮,堅持嚴防。
2021年中秋國慶沒有連在一起放假,所以相對來說,中秋的擁堵情況比國慶要小點的。但是堵車時必然的,想想在一所城市裡面,私家車還是非常多的。不過,計劃好時間,避開早晚高峰的話,出行還是非常方便的。
針對即将到來的中秋和國慶假期,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從嚴落實校園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認真做好中秋國慶假期疫情防控和留校師生服務保障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從嚴落實校園疫情防控措施,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和多病共防,壓實防控責任,認真落實開學後師生健康監測。嚴控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動。加強校園衛生整治和重點場所環境消殺。在“依法依規、知情、同意、自願”前提下,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符合條件的師生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表示,從目前來看整個教育系統我們18歲以上的師生員工這個疫苗兩針的接種率已經超過了95%,12到17歲也是這樣的一個情況,目前在全國範圍内大概是91%的樣子。要鼓勵大家做好宣傳說服引導的工作,讓大家去做好這個疫苗的接種。但我們同時也講另外一句話,就是不能把是否接種疫苗作為入學或者其他行動方面的限制。
通知強調,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持續完善應急處置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原則,争取當地黨委和政府統籌支持,完善突發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健全響應快速、流程完整、保障有力的平急一體化突發疫情現場應急指揮機制。要與衛生健康、疾控等部門和醫療機構協同開展多場景、實操性應急演練,增強及時啟動預案、果斷處置突發疫情能力。
王登峰表示,中秋、國慶馬上就要來臨了,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能大家都有點松懈。這個時候我們也提醒,非必要不離開當地,鼓勵廣大師生就地過節,如果是很多人留校,對高校來講,後勤保障安全這方面都要安排好。
教育部:鼓勵定期或不定期對全員或按比例進行核酸檢測
此外,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秋季學期和中秋國慶假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部署進一步從嚴從緊做好中秋國慶假期和秋季學期疫情防控工作。就此,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登峰在接受總台記者專訪時,對通知進行了詳細解讀。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深刻認識當前教育系統疫情形勢。将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堅決防止松勁情緒和麻痹思想,查找封堵學校疫情防控短闆漏洞,加強監督檢查,更加科學、更加精準、更加有效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堅決築牢校園疫情安全防線。
通知強調,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着力強化重點人員摸排監測。嚴格防範疫情輸入校園,健全家校協同防控機制,落實家校協同防疫措施,細化師生及其共同居住人員健康監測,着力阻斷新冠病毒從家庭、社會向學校傳播風險。
王登峰表示,通知裡面明确提出對于邊境地區和内地境外輸入人員流動比較頻繁的地區,我們鼓勵大家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全員或者是按比例進行核酸檢測。這對于早發現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1、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2、月餅
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傳統小吃之一,可以說已經成為中秋節的代表。别看都是月餅,種類可是繁多,單單就月餅的種類,就有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區分,不同地區的人口味不同,也讓月餅變得更加豐富。月餅通常是圓圓的,一家人可以分着吃,代表着團圓和睦,有着良好的寓意,所以是中秋必吃的一樣。
3、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蛳的習慣。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内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4、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着組織鬥争,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哒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采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而且,八月份的鴨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5、南瓜
中秋宴全家團圓,少不了大魚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強飽腹感,減少脂肪的攝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有減緩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幹燥,多吃南瓜,還可滋潤肌膚。
6、石榴
中秋節也是石榴成熟的時候。因為石榴紅紅的樣子形似瑪瑙,果實像水晶,晶瑩剔透,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就成為桌上的供品之一,意味着長壽、團圓吉祥。所以在中秋節這一天選擇吃石榴,也有着不錯的寓意。
7、烤肉
在我國台灣,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其實多年前兩家醬油廠商在電視上大展廣告攻勢加上許多商場在中秋前夕搞起了烤肉相關産品的特賣會,所以很多人光顧。在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烤肉也變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菜肴。
8、芋頭
用清水煮一大鍋小芋頭粘了糖吃,是過去窮人家的實在日子。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隻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9、大閘蟹
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的。回到世俗的生活:不過今天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留到明天吃也罷。
10、飲桂花酒
飲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