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三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煮雞蛋,雖然大家都會煮雞蛋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三月三煮雞蛋有什麼好處,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三月三煮雞蛋有什麼好處,三月三煮雞蛋是哪裡的風俗。
三月三煮雞蛋有什麼好處
雖然“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其科學性還有待考證,不過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講,地菜雖然是野菜,但是營養豐富,裡面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這些營養元素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好處的。加上雞蛋的蛋白質含量高,卵磷脂、維生素A也豐富,這樣兩種營養食物放在一起,自然對身體有好處。民俗中稱,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雞蛋能治頭暈。
地菜是一種美味佳肴。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把地菜作為美味佳肴了。《詩經·谷風》載:“誰謂茶苦,其甘如荠。”在我們這裡流傳着一首歌謠,也是贊美地菜是一種美味佳肴的。歌謠是:“地菜,蒸蒸菜,一陣香氣飄門外,好吃婆娘聞到了,急急忙忙拿碗來,吃了一碗又一碗,厚着臉皮還要帶。”将雞蛋連同地菜煎煮,讓汁滲入蛋内,可使蛋連同地菜煎煮,讓汁滲入蛋内,可使蛋味更加鮮美,人人愛食,這可能是這個風俗在民間盛行的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菜有較好的藥用價值,能健身治病。藥理分析資料表明:地菜營養豐富,500克地菜含蛋白質21.2克,糖24克,脂肪1.6克,粗纖維5.6克,鈣1.68克,磷0.2999克,以及維生素B1、B2、B6、C等,它還含有精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等十餘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春天食地菜有健身作用。據醫學家認為:地菜具有利尿、散熱、收縮血管及止血作用,且能輕度擴張冠張動脈、降壓和收縮子宮,是防治高血壓、冠心病、荨麻疹、腎炎及有經過多的良藥。
三月三煮雞蛋是哪裡的風俗
三月三荠菜花煮雞蛋是湖南的風俗。三月三,地菜煮雞蛋是江南一帶的俗話,也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民間還有三月三,地菜賽靈丹,春食地菜賽仙丹的說法。地菜是一種野菜,也叫荠菜,嫩的時候采摘可以清炒,煮火鍋,凉拌,北方也喜歡用來包餃子做包子,味道都非常鮮美。
等到農曆三月三這個時節的地菜,已經長得很成熟了,開着白色的小花朵,這時候就可以用來煮雞蛋,吃蛋喝湯汁。因為是漢族的傳統節日,老百姓根據民間傳說在三月初三祭祖的時候,将新鮮的荠菜花和雞蛋放在一起煮熟食用。
古時候,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人們還要到河邊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緩水中,讓酒杯随流而下,下遊不遠處等候的人則将酒杯從水中拾起,然後一飲而盡,這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樣在水中順流而下,等候在下遊的人們則将禽蛋從水中取出。
然後剝而食之,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則将紅棗投入水池中,然後照禽蛋的方式那樣将紅棗拾食,這叫“曲水浮绛棗”。這種習俗,在至今我國一些地區和少數民族中流行。壯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還有吃彩蛋的習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