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強狂飙的那些年,小靈通也在“狂飙”,小靈通“狂飙”在2G的黃金時代,卻在3G大風起于青萍之末時衰落,那麼曾紅極一時的小靈通為什麼消失了?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在網上看到一個回答,說的是小靈通當年是鑽了個政策的空子發展起來的。
當時移動剛從電信拆分出去,中國電信想發展移動業務Q,但沒有牌照,可上面又要考核業務增長。當時浙江電信下屬的餘杭電信局局長徐福新去日本考察,看到當時的小靈通,就跟UT合作引進來。因此,阿福局長一下子在全國出名了,号稱是小靈通他爹。小靈通這個名字也是阿福局長取的。
引入國内時,打的政策擦邊球算是固話的延伸,不算固話。按照固話資費計費,跟當時高昂的移動資費比起來,是很實惠的。這樣,移動和聯通吃不消了,就去信息産業部告狀。所以,政策上反複了幾次,也被叫停過,弄得UT在股票市場上波動起伏很大。當時中國電信要增長,3G牌照又遲遲不發,最終各地分公司都把小靈通當作至尊寶貝Q在全國發展起來,最後攻破的是上海和北京。
但小靈通本身就是屬于被淘汰的2G技術,等到了3G牌照一發,自然也沒人用這玩意了。而且移動通信發展的方向是手機寬帶上網,小靈通的帶寬跟不上這些發展的趨勢,也就被淘汰了。
小靈通最大的受益者是UT。當時小靈通零配件都是日本産的,UT隻是拿進來組裝一下,或者翻譯一下說明書,一下子就發達起來了。有錢了,也就開始兼并收購a,也号稱要進軍3G。但等3G政策一明朗化, UT立刻就衰退下去 了。真是“興也政策,敗也政策”。
用過“小靈通”的人都應該記得,“小靈通”有個戲稱叫“YYC”(喂,喂?艹)。原因就是“小靈通”的信号實在太爛了,網上曾出現了無數吐槽“小靈通”通信差的段子:
“手拿小靈通,站在風雨中,昂首又挺胸,就是打不通。”
“遠看像是發神經的,近看卻是拿小靈通的。”
《狂飙》中也曾多次拿“小靈通”信号不好來吐槽。因為缺乏基站,“小靈通”在功能上始終和手機存在差距,無法像手機那樣随意漫遊通話,隻是固話的補充和延伸。沒辦法,“小靈通”信号差是因為“先天不足”,隻是一個時代的短期替代産品。
“小靈通”暢銷時正值2G時代,全球電信行業已開始采用GSM/CDMA網絡。
中國電信行業雖然選擇了GSM技術,鋪設了全球最大的兩張GSM網絡,但由于當時國内移動通信産業起步較晚,在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方面均處于落後地位。在此期間,電信和網通雖說早就知道“小靈通”在技術上存在不足,但由于眼饞移動和聯通靠手機賺到大錢,也就閉着眼先撈一筆再說。
依靠“小靈通”技術,UT斯達康年營收超過210億,不僅成功上市,其市值也一度超過IT巨頭思科公司,帶動各大通信廠商紛紛加入“小靈通”終端市場的争奪戰。
靠“小靈通”能賺到“快錢”不假,但其真正問題并不隻是技術落後,而是采用的TDD制式,使用1900-1920MHz的通信頻段,這才是最緻命的。2009年2月3日,工信部發文表示,明确要求所有1900MHz-1920MHz頻段無線接入系統應于2011年底前完成清頻退網工作,以确保不對1880MHz-1900MHz頻段的TD-SCDMA系統産生有害幹擾,這個TD-SCDMA就是3G技術。
不僅如此,由于聯發科的TurnKey方案,讓手機跑步進入“千元時代”,性能也遠好于“小靈通”。而且,那時移動的“全球通”客戶套餐早已實現了單向收費。甚至,在電信新推出的手機套餐中,“天翼”資費優惠最低降至0.06元/分鐘,比“小靈通”0.2元/分鐘還要便宜。
通話價格便宜一直是“小靈通”的最大優勢,可移動與電信祭出的這記“絕殺”,徹底讓其沒了活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