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14:49:24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隻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蓦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觐見隻為貼着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隻為佑你平安喜樂。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自慚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  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1

  倉央嘉措,六世達賴,他有着自由而空靈的個性,有着世人難及的文采,有着不畏世俗的叛逆大膽,以挑戰各種禮教、清規束縛為樂。這位聰明又浪漫,風流又多才的年輕人本應該過着優遊林下,出遊訪友,吟詩著文,不拘于禮法的生活。可惜命運之神沒有給他那樣的塵世生活,而是把他推上了險象環生的政治舞台。而倉央嘉措也用自己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式的叛逆對命運的安排提出了震驚朝野的抗議。  在那樣宗教低俗作品請删除的歲月,一個充滿了如此浪漫氣息的多情少年,顯然更應該是一個吟風嘯月的詩人,可惜的是命運的安排竟然讓他進入重重深宮,終日接觸的是深宮的寂寥和經幡的困擾,再也不能發揮所長,失去了最浪漫的心性,于是隻好用重重荒誕乖戾的行為做無力的抗争,最終淪為一場他根本不熟悉的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藏曆水豬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西藏納拉活域松(現西藏山南縣)地方的一個普通的家農民家中誕生了一名男嬰。斯時出現了多種瑞兆,預示着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曾料想到莫測而多厄的命運伴會随着他短促的一生。生于藏邊南部門域地區納卧宇松地方的邬堅嶺。這名男嬰就是後來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1683-1708),一位在西藏曆史上生平迷離,又極具才華,也最受争議的一屆達賴喇嘛。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2

  十七世紀的西藏正值多事之秋,政治、宗教鬥争風雲變幻。五世達賴喇嘛在蒙古固始汗的支持下取得了宗教、政治上的優勢,并得到了當時中央政府--清政府的認可,被冊封為“西天大慈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五世達賴坐化之時正值布達拉宮擴修,為了能保證西藏安定的局面和布達拉宮的擴修工程順利進行,達賴要求對自己的圓寂密不發喪,隐藏十五年。執政第巴桑結嘉措在執行政權,保管秘密的同時,也開始了秘密查訪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的工作。不久,倉央嘉措作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的地位被認可,并于藏曆火牛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師從五世班禅羅桑益西剃度受戒,同年十月正式坐床布達拉宮。此時倉央嘉措已14歲。  與通常情況下,轉世靈童在五、六歲就已坐床成為活佛接受教育的情況不同,倉央嘉措已14歲的“高齡”才開始了作為一位法王的學習和生活。突然間遠離故鄉、親人;面對大量的經書和修行,身邊有的隻是得道高僧(大多很老),以及第巴桑結嘉措極其嚴格的、幾乎不可能達到的高要求;更何況他的童年及少年時光是在民間無拘無束地度過的,加之少年心性,又不太明白自己所處兇險(即便明白又能如何)和身負的重任,對桑結嘉措(偏第巴又是一個性情耿直,行事直率的人)的苦心更無法領會。倉央嘉措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便是西藏最高統治者想必也不會是快樂的。如果身處平常年代,相信經過幾年的修行,倉央嘉措定能很好地擔當起自己的職責的,然而現實遠非如此。  其實,倉央并非是黃教的信徒,而是紅教的忠實信徒。這派教規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但是,他後來卻被另一教派指認為靈童,而喇叭教是嚴厲禁止教衆娶妻生子接近女色的,跟中原的那些寺廟的規矩差不多吧。  而他被迎如宮中時也已經14歲了,并非是幼年入宮的。大家可以想象,一個14歲的放牛少年,在那樣廣闊的天地生活,肯定是非常向往自由的,但是,一進了宮裡,吃喝拉撒都由不得自己,一舉一動都要遵守清規戒律,是以,很難像那些入定的老僧一般從此六根清淨。  當時,那些草原民族的生活習性非常流動,而民間的婚戀愛情也沒有什麼禁忌,很多時候甚至有些放蕩。傳說中,倉央自小就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情人,所以進宮後,他一直不甘心這種呆闆的生活,常常偷偷溜出民間,混迹于“茶坊酒肆”,做出了許多違反教規的“風流韻事”。  再如當時藏族民間的愛情生活比較自由,所以,使倉央形成了愛情方面的自由思想。但是,後來他被指認為大賴喇叭,而大賴所屬格魯(黃教)教派則嚴禁僧徒結婚成家、接近婦女。何況身為大賴喇叭,就更要以身作則了。這便和他原來的思想認識産生了矛盾,使他難于接受這種極端禁欲主義的清規戒律,因此,他不顧各方的責難,沖破重重阻礙,變裝易名,經常于深夜前往拉薩城中,混迹于“茶坊酒肆”,做出了許多違反教規的“風流韻事”。  那時,教派之間的鬥争非常激烈,倉央身在高位,卻行為不檢,自然正好給了政敵借口,政敵抓了他的很多把柄,上告朝廷,使得年輕的倉央終于成了鬥争的犧牲品。蒙古拉藏汗為了取得對西藏的統治地位,從政治、宗教、經濟上聯合起西藏的主要僧侶和貴族,與第巴桑結嘉措展開了激烈的鬥争。作為達賴的倉央嘉措自然在劫難逃了。從自身而言:倉央嘉措“行為不檢”,“觸犯清規”;在政治的角度:“先是達賴喇嘛身故,第巴匿其事,……又立假達賴以惑衆人。”使桑結嘉措處于極不利的局面。  藏曆火豬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桑結嘉措被拉藏汗派人毒死。失去保護的倉央嘉措也随之被黜,拉藏汗借以皇帝诏,将倉央嘉措解送北上,诏送京師。  至此,關于倉央嘉措的行事和命運有了不同的說法。  其一:倉央嘉搭在民間已形成了自由而空靈的個性,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年輕英俊、才華橫溢的倉央嘉措時常在夜深之時偷偷離開布達拉宮,到民間約會。其行徑放蕩不羁,不守戒律,使第巴大為惱火。從而也給拉藏汗找到口實。  其二:倉央嘉措在刻苦修行的同時,也寫了些詩歌以表達自己對修行的理解和觀想(他的詩歌從密宗角度出發,全能做出宗教上的解釋)。而拉藏汗出于政治目的卻利用這點(詩歌在寫作手法上多用借喻)大作文章,再另加上其它一些詩文,假說出自倉央嘉措之手,四處造謠。從而達到取得其“行為不檢”的罪證。  關于倉央嘉措被黜後的命運大緻有兩種說法:在解送京師的途中,拉藏汗曾三次謀害其于途中,均被當地僧衆所救,行至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湖畔圓寂。一說病死,一說被殺,沒留下屍體,時年僅24歲。另一種說法則是倉央嘉措行至青海湖後,于一個風雪夜失蹤。後半生周遊印度、尼泊爾、康藏、甘、青、蒙古等處,繼續宏揚佛法。  此外還另有一新的說法:六世達賴解送至内地後,軟禁于五台山,并在五台山圓寂。  無論結局怎樣,倉央嘉措的命運都是悲慘的,是政治鬥争中的犧牲品。  而他的那位民間情人,據說有一次,在他們幽會時被發現,被管理戒律的鐵棒喇叭秘密處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