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是重農的國家,所以驚蟄對于古時候的人們來說有着重要的意義。古時候人們将驚蟄看成春耕開始的日子。當然驚蟄這麼重要的節氣也有着它的習俗,那麼你了解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嗎?今天小編整理了有關資料,快随小編去看看二十四節氣之驚蟄習俗盤點吧。
驚蟄有哪些傳統習俗
祭白虎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内,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緻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
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因為驚蟄後天氣明顯變暖,人們容易口幹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這時吃梨,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打小人
打小人也是驚蟄的習俗,以前大家相信一些不幹淨的東西,都是和昆蟲一樣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裡,一開始大家是拿着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驅趕這些不幹淨的東西。後來就發展成木拖鞋拍打紙公仔,稱為“打小人”。
吃烙餅
驚蟄還有一個習俗是吃烙餅,這隻是山東的習俗,在驚蟄的時候人們用糧食烙餅,祈禱今年的糧食可以豐收。
二十四節氣之驚蟄習俗盤點
驚蟄吃梨
傳說聞名海内的晉商渠家在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并說,先祖販梨創業,曆經艱辛,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
也有人說“梨”諧音“離”,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另外,驚蟄時節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氣,令五髒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
祭白虎
在我國民間傳說裡,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所以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以脫離是非纏繞。
蒙鼓皮
古人認為,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表達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
驚蟄之日,平地驚雷,百蟲出蟄,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以香味驅趕蛇蟲鼠蟻,後來“打小人”逐漸成為驚蟄這一天人們驅趕黴運的習俗。
吃懶龍
按照老北京習俗,在驚蟄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吃“懶龍”。據說吃了“懶龍”,可以去除“春懶”,人也就會變得勤快起來了。
“懶龍”,是用發面蒸的一條長形卷體,做法是把發面擀薄制成長片,放上和好的肉餡,然後卷成長條形,盤于籠屜中,蒸熟後切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