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地震主要發生在青藏高原地震區和新疆地震區等。重慶曾經發生過地震,小編有些朋友想來了解一下,重慶有在地震帶上嗎?重慶地震災害特點是什麼?
重慶在不在地震帶上
重慶在地震帶上,重慶市位于我國南北地震帶中段東側,四川盆地東部,地震活動水平相對較弱。成都平原曆史無大地震發生,感受到的地震基本是由于周邊地區(如龍門山斷裂帶等)地震的震感波及影響。
重慶地震災害特點
重慶的地震具有震源淺、烈度高、震害重、易導緻較為嚴重次生災害等特點,其損失往往超過其它地區同等強度地震所造成的損失。
重慶緊鄰四川、雲南,例如在四川汶川8.0級地震、蘆山7.0級地震、雲南魯甸6.5級地震,以及四川長甯、泸縣兩次6.0級地震都對重慶有一定波及影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因此,加強重慶地區自然災害防治和建設工程抗震能力十分重要。
重慶地震地質構造背景
重慶位于我國南北地震帶中段東側,屬于中等地震活動地區。重慶轄區内分布有較多規模不等的第四紀活動斷裂,其中4條區域性基底斷裂規模較大,分别為華蓥山基底斷裂、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斷裂、長壽—遵義基底斷裂和彭水基底斷裂,對轄區的地質構造、沉積建造、地震活動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此外,重慶地區存在特有的隔擋式背斜以及随之發育的地表斷層、背斜底腹斷層組成的褶斷帶,也是構成中等地震發生的重要構造背景。
重慶地震活動情況
重慶曆史上曾發生多次破壞性地震,曆史記載4.7級以上地震十餘次,分布在重慶多個區縣。其中,1855年前後有一次時間較為集中、強度較大的5級地震活動。
從1989年渝北統景發生5.2、5.4級地震後,重慶區域内地震活動進入了一個相對活躍期。榮昌多次發生5級左右地震,最大為1997年5.2級地震,最近一次為2016年4.9級地震。
此外,重慶其他地區近年來也有5級左右地震發生,如2010年重慶潼南與四川遂甯交界5.0級地震,2016年墊江4.4級地震和2017年武隆5.0級地震。
曆史上重慶發生的大地震
重慶地區有曆史記載發生的最大地震是1856年的黔江小南海6.3級地震。1856年是清鹹豐六年,許多縣志對黔江小南海地震有詳細記載,此地震當時對地面破壞嚴重,山崩地裂,堵河成湖.
當年地震垮山堵河成湖的形迹至今仍清晰可見,此次地震造成人員傷亡一千多人,損失非常慘重。建國以後,1989年的重慶江北地震5.2級和5.4級,這次地震造成的損失巨大,房屋毀壞一萬餘間,6人重傷,2人死亡。
地震是怎樣形成的
地震的形成和闆塊運動有關,我們知道地球内部有一個炙熱的地心,溫度高達4000攝氏度以上。
在如此高溫之下,任何物質都會被烤化,但由于地心處壓強非常高,将液态的物質壓縮成了固态物體。
而地心溫度導緻地幔層的溫度也非常高,但這裡的壓強有沒有地心處高,所以地幔層的物質以熔融狀态存在,而不是像地心一樣呈固态。
由于熔融狀的物質具有流動性,而地幔層的受熱又不均勻,其中靠近地心處的物質會過熱,而導緻地幔層的物質向上流動。
當遇到冰冷的岩石圈時,此時又會因為溫度過低而向下流動,這就是地球内部的熱對流。
地幔層在因熱對流流動過程中,會帶動上方地殼移動,此時就形成了闆塊移動。在闆塊移動的過程中,闆塊與闆塊之間會因蓄力而導緻地殼坍塌而形成地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