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了,買了食物為了保鮮,都要放在冰箱裡。但經常我們會發現放在冰箱裡的食物不好吃了,難道是冰凍的保鮮沒有做好?食物難吃,有時候不是食物的錯,而實在是我們冰錯東西了,或錯誤的保存,避開冷凍食物的錯誤,食物可以更美味。
許多小訣竅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冷凍食物。真想保住食物的美味和口感,就得好好準備、使用正确的容器,以及不要冰錯誤的食物。
以下是大家在冷凍食物時常犯的錯誤:
1、冷凍不該冷凍的食物
大多數食物都能冷凍,但也有少數食物不适合冷凍。較為脆弱的綠葉蔬菜(例如莴苣等)和含水量較高的蔬菜(例如卷心菜等),冷凍後常會變得又軟又水,影響其風味和口感。烤過或煮過的馬鈴薯和煮熟的蛋,也都不适合冷凍。
食品安全專家表示,隻要使用正确的工具和技巧,其他的食物幾乎都可以冷凍。
湯相當适合冷凍,因為可以輕易解凍并回複原本的狀态。裡上醬汁的意大利面,冷凍的保存效果也很不錯,因為醬汁有助在低溫下保護澱粉含量較高的食材,保存它們的口感和風味。
2、冷凍食物的速度不夠快
食物快速冷凍之時,細胞壁受到的傷害較少,也就比較不會影響風味和口感。如果食物在解凍後變得非常糊,可能就是因為冷凍的速度太慢。
避免這個問題并不難。隻要将準備冷凍的食物切成小塊,或是改用較小的容器分裝即可。你也可以在準備冷凍食物的前一天,将冷凍庫溫度調降至攝氏-23度;等到所有食物都冷凍之後,就可以調回攝氏-18度。
此外,食物剛放進冰箱時,應确保容器周圍的空氣流通,因為這可以加快冷凍的速度。冷凍完成之後,就可以将容器和包裝疊起來,以節省空間。如果你打算長時間保存食物,例如買了大量的雞肉想慢慢吃,最好一回家就立刻放入冰箱;愈快冷凍,細菌滋生的時間就愈少。
3、将熱食直接放進冷凍庫
千萬不要将熱食直接放進冰箱,因為那會影響冰箱的溫度,也可能會使其他食物部分解凍。一再解凍和冷凍,會影響食物的口感和風味。應該等食物降至室溫後再放入冰箱,隻要記得不要讓食物處于室溫超過2小時即可──這可是食品安全的黃金法則。
4、清洗蔬果之後立刻放入冷凍庫
物放入冷凍庫時愈濕,就愈有可能出現凍斑,特别是外皮脆弱的蔬果。
解決方法則是,提早清洗蔬果、風幹之後再放入冰箱,或是直接放入冰箱,在需要使用之時,等蔬果解凍後再清洗(如果你打算直接使用冷凍的水果,例如制作果昔等,就應該先清洗風幹再冷凍)。
5、沒有預先汆燙
大多數蔬菜必須先汆燙再冷凍,以阻止酵素分解過程,避免風味、顔色和口味變差。隻要将水煮滾,再将蔬菜放入滾水中幾分鐘,等到蔬菜的顔色變得更鮮活、質地更硬一些即可。當然,汆燙時間取決于蔬菜種類,菠菜等較脆弱的蔬菜隻要約1分鐘,花菜等較厚實的蔬菜,則需要約2分鐘。
如果放入蔬菜之後水就不滾了,需要加熱至水滾再開始計時。汆燙後立刻将蔬菜立刻放入冰水,或是用冷水沖洗約1-2分鐘;接着,将蔬菜完全瀝幹,再放入冰箱。
6、将水果裝在一起冷凍
如果你把水果放進一個大袋子,全部一起放進冰箱,它們可能會冰成一塊。這雖然隻是使用上有些麻煩,但也可以輕易避免。
隻要将新鮮水果分散放上大盤,置入冷凍庫2-3小時,就可以讓它們單獨冷凍,避免它們冰成一塊。足夠冷凍之後,再将它們放進袋子或容器中冷凍儲存。
7、沒有使用合适的容器
使用密封容器,就是在冷凍時保持食物品質的關鍵。食物能接觸的空氣愈多,就愈有可能變幹或出現凍斑。有些容器或塑膠袋不耐低溫,可能會變脆易裂。
如果你想更認真一些,建議使用真空包裝;這是确保食物無法接觸空氣的最好方式,有助避免凍斑和拉長保鮮時間。當然,如果不想這麼做,密封的冷凍容器也可以有效又安全地保存食物。
8、在容器中放入太多食物
在容器上方保留一些空間十分重要,否則食物在冷凍後膨脹,可能會擠開容器或是使容器破裂。
9、将食物留在冷凍庫裡太久
使用常見塑膠容器或冷凍保鮮袋儲存的食物,通常在2-3個月之後品質就會開始下滑。
氧化造成的變色和凍斑并不危險,但沒有好好儲存食物,可能會破壞風味和口感,也可能會讓人根本不想吃。你可以在食物放進冷凍庫之前,先貼上标簽并記錄日期,這樣一來,你就知道冷凍庫裡有哪些食物,以及食物在冷凍庫裡放了多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