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平,唐玄宗時期詩人,一生不求仕途,寄情于山水,詩風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幾筆鋪陳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場景,手法甚是高妙,今天我們來欣賞幾首他的代表作。
1、月夜
唐代: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一顆純淨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着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緻。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于是春意俱足。
2、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這是一首宮怨詩,用漢武帝“金屋藏嬌”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内的少女。後兩句用暮春時節的蕭索景象襯托少女的孤寂心境。
3、春雪
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中。
這首詩通過描寫一場突如其來的春雪,側面寫出了富人們在屋内賞雪以美酒相伴,窮人們卻在雪天流落街頭,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對洛陽城中那班達官貴人隻圖自己享樂的諷刺。
4、代春怨
朝日殘莺伴妾啼,開簾隻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隻能從字裡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本詩截寫了思婦在一個早晨裡的所聞所見所思。寫出了她在暮春時節對久戍西疆的丈夫的離惜别緒。言辭雖無怨字,“怨意”卻無形中流露了出來。
5、采蓮曲
落日清江裡,荊歌豔楚腰。
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個江南采蓮婦女的形象,她在夕陽照射下的清江上,唱着婉轉動聽的歌謠,體态妖冶苗條。而且她從小就練就了一身采蓮的本領,十五歲就敢在洶湧激流中乘風弄潮。
這首詩的擇詞煉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臨其境。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