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幹貨滿滿的曆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元朝末年時發生在河北的故事。
漢景帝畫像
容城縣在一個千年古縣,早在漢景帝時期,匈奴一個軍官徐盧氏主動内附,景帝将他封為了容城攜侯,封地就在今天的容城縣一帶,這也是“容城”見于建制的最早記錄。
元朝末年,容城出了一個大孝子魏敬益,他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母親死後他哀傷過度,這件事在鄉間傳為佳話。魏敬益這個人樂善好施,鄉間有男女到了婚娶年紀但是因貧而沒法置辦嫁妝結婚,魏敬益自掏腰包為他們完婚。
宋濂畫像
當時河北水旱災害嚴重,百姓們餓肚子。魏敬益就拿出自家糧食來熬米粥給大家喝來赈濟災民。魏敬益在本地是地主,家裡有16頃地,按說有了這些資産他可以吃喝不愁,但是魏敬益心中不安。
有一天,他把幾個兒子招來說,我買了四莊村十頃地,但是村子很多百姓因此沒地而沒法生存,他們不免挨餓受凍,我心中不安。他接着說,我對他們的境遇表示同情,所以我希望把這十頃地還給他們。而剩下的幾頃地還是咱家的産業,這也是我留給你們的田産。
百姓們知道後一方面表示了感激,但是卻不願意接受魏敬益的贈地。這件事被本地官府知道了,官府對他的做法表示敬意并把事情上奏到中書省,請求給他表彰,得到了允許。當時的丞相賀太平知道這件事後大為感慨,他說:“世乃有斯人矣!”意思是,這世間竟然有這樣的奇人。
元朝的一頃地是100畝,當時的畝比現在的市畝略小。元代時期的農業生産條件落後,糧食畝産量低,即便是有16頃地的地主也算不得大地主,過的日子也不過比富農略好一點罷了。元代土地兼并嚴重,皇室成員賞賜的土地動辄就是幾千頃,這點地實在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依照魏敬益樂善好施的本性,他的家族能購地能發迹靠的是勤勞緻富而不是巧取豪奪。守這樣的家業不易,但是魏敬益主動把土地還給百姓讓他們有自己的産業,這在元朝末年那個世風澆薄的年代是非常難得。所以不難理解,為啥當朝重臣賀太平也會發出“世間還有這等奇人”的感慨。因為像魏敬益這樣的好人實在是太難得了。
而明朝宋濂編纂的《元史》中也把魏敬益的事迹寫進了《孝友傳》第二卷。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曆史,我們盡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号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号内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