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飛的老船長”将陸續連載《一片孤城萬仞山》,用今天的視角,再現東西方曆史上一系列驚心動魄的著名守衛戰,以及這些守衛戰背後的故事。這是連載二。更多内容請閱讀本頭條号上篇:《面對20倍強敵,釀酒師用酒窖改造的“地道”守住了城堡(連載一)》
“會飛的老船長“
探索塵封曆史
體驗真實世界
尊重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自頭條号 “會飛的老船長”
上篇回顧:參與抵抗的幾十個城堡已經所剩無幾,埃格爾完全孤立無援。入侵者一旦破城,整個城堡就會陷入燒殺劫掠的巨大災難之中。為了抵禦外辱,埃格爾城堡早已将酒窖逐一打通,建造了上下共五層、深達三十米、長達17公裡的複雜地道網,讓地上城堡和星羅棋布的地下通道連接成堅實的堡壘。随着戰鬥的深入,城堡的外圍陷落,戰鬥轉入孤零零的城堡和隐秘的地下通道。
三、火炮和火繩槍
在《埃格爾之星》的記錄中,火藥手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從東方而來,能夠熟練制造和使用火藥。
在冷兵器向火器過渡的時代,交戰雙方火炮和火繩槍、燧發槍的使用,是埃格爾保衛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奧斯曼土耳其士兵的燧發槍,已經比火繩槍先進了許多
公元1552年,對應中國的曆史,是在明朝嘉靖年間。那時雖然仍然是冷兵器時代,但殺傷力更大的火炮、火繩槍,以及少量的燧發槍,已經被運用到戰場上。
早在300多年前,13世紀,蒙古人橫掃歐洲和阿拉伯地區的時候,就帶去了火藥技術。阿拉伯人得到這種技術,并使用到戰場上,也讓與阿拉伯人不斷征戰的歐洲,學會了這種技術。
早期的火炮,由于火藥技術有限,加上硫磺、硝石、鐵器成本較高,無法大規模運用到戰争中。
到15世紀,歐洲已經生産出了可以擊毀城堡的巨型射石炮。
1552年埃格爾保衛戰,雙方都使用了火炮、火繩槍。
根據埃格爾城堡裡的展覽示範,那時的火繩槍已經能夠打穿五指厚的木闆,在有效射程内可以輕而易舉的擊穿鐵制的铠甲。
火繩槍和燧發槍在有效射程内可以輕而易舉的擊穿金屬铠甲
但粉末狀的火藥還沒有形成标準的塊狀和顆粒狀技術,火繩槍攜帶、填裝、點火都不方便,連續的射擊,或裝藥過量,都容易導緻炮管或槍膛炸裂。
大多數情況下,冷兵器仍然占據着主流,刀斧仍然是最重要、最便捷的武器。
當時的埃格爾城堡已經部署了一些火炮。雖然16世紀的火炮威力并不十分強大,但天崩地裂的炮聲,和比冷兵器更遠程的攻擊能力,在氣勢上就充滿了威懾力量。
土耳其軍隊的火炮數量遠遠多于埃格爾城堡,但從下向上攻打城堡,在威力和準頭上還是弱于守軍。
根據曆史複原的埃格爾城牆上匈牙利守軍的火炮
守衛者占據地利,城堡堅固,居高臨下,以逸待勞,火藥、壘石、糧草供應充足,軍民同心,加上兩位優秀的指揮官相互信任,是埃格爾守衛戰取勝的重要原因。
四、開懷痛飲,奮勇殺敵
艱苦卓絕的保衛戰,不僅是抵抗外辱的戰鬥,也是英雄與懦夫的戰鬥、忠誠與背叛的戰鬥、凝聚與分裂的戰鬥。
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困,土耳其的間諜和投降的奸細炸毀了埃格爾的火藥庫,一處城牆也被土耳其火炮擊毀。
戰役打到最後關頭,雙方都已筋疲力盡。
兩軍相遇勇者勝,這是一次意志的較量、勇氣的較量、智慧的較量、凝聚力的較量。
曾經橫掃匈牙利南部和中部、來勢洶洶、擁有20倍優勢兵力的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原以為幾天就能拿下小小的埃格爾,北上攻擊整個歐洲。沒想到被阻擋在埃格爾一個多月,久攻不下,疲憊不堪。
埃格爾四通八達的地道,甚至可以通過小船運送物資
自助者天助之。這一年的冬天來得特别早,紛飛的雪花阻斷了入侵者的糧草供應。長驅直入的4萬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糧草難以為繼。但埃格爾城堡内,不僅糧草充足,酒窖裡還儲藏着大量的葡萄汁和葡萄酒。
戰役進入到最後關頭,退入酒窖的埃格爾勇士們搬來葡萄酒,痛飲之後準備決一死戰。血紅色的葡萄酒灑滿了壯士們的胡須和盔甲,他們怒吼着從酒窖地道裡沖向敵群厮殺。
習慣于在平原和地面作戰的奧斯曼土耳其士兵大驚失色,驚恐逃竄:“公牛血!公牛血!”土耳其人以為埃格爾勇士喝了公牛血,如牛附體、神出鬼沒、勇猛異常。
酒窖裡珍藏着大量的葡萄酒
圍攻埃格爾39天之後,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如潮水般退卻。
通向歐洲的門戶保住了。為慶祝這一勝利,當時歐洲各國的教堂紛紛鳴鐘慶賀。
從此,埃格爾這座城堡,成為抵禦外辱的民族英雄象征,也成為歐洲最著名的城堡之一;埃格爾的紅葡萄酒,更是以“公牛血”聞名天下。
四、 歐洲之盾,重拾信心
兩千軍民同禦外辱,四萬敵寇功敗垂成;孤立無援殊死抵抗,以少勝多譜寫傳奇。曆史在這裡,給了勇敢的抵禦者堅定的信心,和狂妄自大的入侵者慘痛的教訓。
1552年埃格爾城堡之戰,是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匈牙利人民抵抗外族入侵最慘烈的一次戰役。這一戰,就像古希臘的溫泉關戰役一樣,成為全球戰争史上受人尊敬的戰役,值得深刻思考。
這是匈牙利自1526年摩哈赤會戰慘敗以來,抵禦奧斯曼土耳其的第一次勝利。26年前那次慘敗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逐漸占領了布達佩斯和多瑙河盆地,匈牙利抵抗力量一直處于下風。雖然其後米克洛斯将軍率領800人在1532年的一次戰役中英勇抵抗了25天,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節節敗退的匈牙利已經基本上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埃格爾之戰,不僅讓匈牙利的抵抗力量重新集結,讓匈牙利人民重拾信心,更重要的是,這一戰成為1683年維也納保衛戰的預演。這兩次戰役,基本劃定了16、17世紀之後整個歐洲的版圖。也正是這次埃格爾城堡保衛戰,使匈牙利再次成為“歐洲之盾”。
埃格爾保衛戰的铠甲
作為歐洲之盾,匈牙利再次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擋在喀爾巴阡山脈以南、阿爾卑斯山以東。
這座英雄的城堡,從此成為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等幾大宗教文明相互獨立、相互波及、相互影響的融彙地。
此後幾百年,雙峰矗立的教堂、威嚴的鐘樓、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高聳的宣禮塔、圓頂的清真寺,同時并存于小小的城市之中;地上地下175座建築、雕塑、博物館,記載着屬于英雄的曆史和豐厚的文化。
埃格爾教堂林立,多種宗教并存
曆史是每個城市最好的名片。
曆史的痕迹,已經深深的印在成敗雙方的記憶裡。
近500年過去了,埃格爾已經成為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
每個埃格爾人,都能夠講出一段城堡的曆史。
然而很多時候,如果兵敗,不僅城破、亡國,甚至失敗者連記載曆史的資格都會失去。
謹以記。
未完待續。“會飛的老船長”将陸續連載《一片孤城萬仞山》,用今天的視角,再現東西方曆史上一系列驚心動魄的著名守衛戰,以及這些守衛戰背後的故事。
關注“會飛的老船長”:探索塵封曆史、體驗真實世界。
感謝閱讀,尊重原創。 您的轉發和留言,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圖文版權均屬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來自頭條号“會飛的老船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