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驚蟄是我國的節氣之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其有許多人不太清楚的内涵。最近小編有些朋友想來學習一些關于驚蟄的知識,那麼,大家清楚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有哪些?關于驚蟄的諺語是什麼?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
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驚蟄節氣
驚蟄節氣的特點是春雷比較多,雨水也會有明顯的增加,一般都是發生在公曆3月5-6日交節,在這個節氣中海油很多習俗,主要有蒙鼓皮、驅蟲、打小人、吃梨等傳統習俗。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
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春耕。到了這個節氣的時候,人們是可以感受到溫度在慢慢回升,是春耕開始的時候,但是要注意保暖,不要着涼。
驚蟄節氣的風俗
驚蟄節氣的風俗有吃梨、蒙鼓皮、打小人、祭白虎、吃烙餅等。
1、吃梨:驚蟄節氣是氣候比較幹燥,容易讓人感到口幹舌燥,吃梨有助緩解。驚蟄吃梨,梨諧音“離”,寓意着和害蟲分離,遠離疾病。因此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風俗。
2、蒙鼓皮:驚蟄響雷是節氣的重要特征。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3、打小人:驚蟄會平地一聲雷,會喚醒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蟲蟻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慢慢的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4、祭白虎:據稱白虎為口舌之神,每年會在驚蟄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傷人,所謂“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繪制黃色黑斑紋的紙老虎,有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
5、吃烙餅:吃烙餅是山東的習俗,在驚蟄的時候人們用糧食烙餅,祈禱今年的糧食可以豐收。
關于驚蟄的諺語
雷打驚蟄前,四十九天不見天
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
驚蟄聞雷米如泥
驚蟄雷鳴,成堆谷米。
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氣。
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
冷驚蜇,暖春分。
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驚蟄不藏牛。
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驚蟄聞雷,谷米賤似泥。
驚蟄至,雷聲起。
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氣。
未到驚蟄雷先鳴,必有四十五天陰。
冷驚蜇,暖春分。
驚蜇刮北風,從頭另過冬。
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驚蟄不藏牛。
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驚蟄聞雷,谷米賤似泥。
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
驚蟄有雨并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麥成堆。
驚蟄地氣通。
驚蟄斷淩絲。
地化通,見大蔥。
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
驚蟄冷,冷半年。
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
驚蟄有雨并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麥成堆。
驚蟄地氣通。
驚蟄斷淩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