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春節即将到來,就在2023年的1月份,以往都是2月份,今年來得如此早,那麼2023年的春節是最早的嗎?2023年将迎來最早春節,也是本世紀第二早春節,想知道具體詳情,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2023年的春節是最早的嗎
2023年将迎來最早春節,因為如果看以往的春節的話,通常是在公曆的2月份,而今年的春節在1月22日,緊挨着大寒節氣後面,确實顯得很早,不過這是正常的範圍之間,往往都是公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間遊動,實際上在1966年的1月21日也是春節。而1985年的春節在2月20日,這其中相差了一個月,我們可以看出,最早的春節大緻會在1月底,最遲的過年日期可能會安排在2月底。這與當年是否有閏月有關,因為2022年沒有閏月,不用多出30天來彌補,所以人們會感覺2023年過年比較早。
2023年春節是本世紀第二早春節
1月22日,我們将迎來2023年春節。天文科普專家介紹,2023年春節是21世紀這100年裡的第二早春節,比21世紀最早春節隻晚了一天。
春節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公曆中的日期卻不是固定的。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介紹,公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一個回歸年)的運動周期來制定的曆法,一年共12個月。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為閏年366天,除不盡的是平年365天。但對整世紀年,如2000年、2100年……隻有前兩位數被4除盡才是閏年,否則仍為平年,故每400年中有97個閏年。
農曆作為我國傳統曆法,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它是一種陰陽合曆,根據月相變化,也就是一個朔望月來安排每一個月有多少天。一個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為29.53天,全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極少數為353天。
這樣,農曆一年的天數比公曆一年的天數少了11天左右。每年少11天,3年就會少1個多月,累計16年就會相差半年。為了補齊這兩種曆法之間的“時間差”,我國智慧的古人在每19個農曆年中增加7個閏月,即19年7閏。閏月所在的年份稱為閏年,置閏的規則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确定,因此每個閏年的閏月位置也都不太一樣,如2014年是閏九月,2020年是閏四月,2023年是閏二月,這樣也就導緻了春節對應的公曆日期來得有時早有時晚。
楊婧表示,就21世紀而言,最早春節出現在公曆中的1月21日,最晚春節出現在公曆中的2月19日,兩者相差了将近1個月。這100年中,最早春節有兩次,為2061年和2099年;第二早春節一共有四次,分别為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80年。
“中國傳統曆法源遠流長,兼顧日月運行變化,包含了更多的自然信息,功能更加豐富,也使得春節落在公曆上的日期有早有晚,這也豐富了春節的文化内涵,讓春節變得多姿多彩。”楊婧說。
為什麼有的年份有閏月
閏月其實就是為了平衡陰曆和陽曆的差值,因為陰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來設置的,每個月就是29.53天,一年差不多是355天,而陽曆則有365天,它們之間相差了11天,正好2-3年就會多出一個月,因此古人就将其設置為閏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