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海道趣聞

北海道趣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9:09:50

  北海道趣聞(北海道的隧道人)(1)

  近藤大介/文

  14年前的2008年年底,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非誠勿擾》在中國上映,一時好評如潮。在這部電影中,葛優和舒淇飾演的角色在日本的北海道陷入愛河。恰好從影片上映的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的7月,日本政府開始向中國人發放個人旅遊簽證。由此,中國悄然興起了一股去北海道旅行的熱潮。

  北海道的首府位于劄幌。從劄幌出發,向東是帶廣、钏路,向西是小樽,向南是室蘭、函館,往北則是旭川和稚内。對于一個非常了解北海道的中國朋友來說,以上這些地方至少都去過一次吧。

  但是,這次我想說的是位于北海道最南端的松前郡福島町。由于電車早已廢棄,人們隻能從函館出發,乘坐公共汽車沿着海岸線前往那裡,全程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前幾天我去的時候,那裡終于開通了一條小型高速公路,交通稍微方便了一些。

  北海道原本是阿伊努族人的居住地。上文提到的那些北海道地名,大多源自阿伊努語。比如“劄幌”在阿伊努語中是“幹渴的大河(即“豐平川”)”的意思。

  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以“殖産興業”為目标的日本迅速占領了北海道(舊稱蝦夷地)。很多日本人打着“北海道開拓團”的旗号從本州遷到了這裡。

  1908年,位于本州北端的青森和位于北海道南部沿海地區的函館之間通航。航線途徑津輕海峽,全程113公裡,單程用時4小時左右。這就是“青函聯絡船”,在鼎盛時期每年可以運送近500萬名乘客。

  但在1954年9月26日,在這條航線上發生一起被稱為“日本泰坦尼克号事故”的洞爺丸事故——受突發大型台風的襲擊,洞爺丸等5艘船隻沉沒,1430人葬身大海。在世界海難事故中,洞爺丸事故是緊随泰坦尼克号事故之後的第二大慘案。

  事故發生後,為了避免悲劇重演,日本政府決定了在本州和北海道之間建造海底隧道的宏偉計劃“青函隧道計劃”——在津輕海峽海底100米處挖一條長約23公裡的“日本最長隧道”。然後在隧道裡修鐵路。

  1964年,也就是東京第一次舉辦夏季奧運會的那一年,日本鐵道建設公團正式成立,并在北海道的函館設立了“函館隧道調查事務所”。第二年4月,青函隧道調查斜坑的動工儀式在北海道舉行。青函隧道北海道一側的起點是位于北海道最南端的福島町。這座城鎮裡有吉岡漁港,大多數居民都是以捕魚為生的漁民。

  這次我前往福島町,主要是為了采訪被稱為“Tunnelman(隧道人)”的青函隧道挖掘者中唯一健在的角谷敏雄先生。現年86歲的角谷先生先是苦笑着說了一句:“現在知道當時情況的就隻剩下我一個人了”,然後就開始回憶起了自己的前半生。“中學畢業之後,我就跟着捕魚的父親上了船。随着遠洋捕魚時代的到來,近海港區域的鱿魚和海鲈魚的數量銳減,我們每天能捕到的魚越來越少。就在這個不景氣的時候,青函隧道工程正式啟動,并開始大規模招募‘隧道人’。

  經過一番思想鬥争,我最終下定決心,走下了漁船,走進了‘隧道人’的面試大廳。1965年新年伊始,我如願以償的成為了一名隧道人。隻不過,當時的日薪隻有700日元。

  我的工作在隧道的最前端用炸藥做岩體爆破。施工方采用的是24小時三班倒的制度,不分晝夜地向前挖掘隧道。由于工作強度遠遠超乎想象,最初到崗的100多名工友陸續遞交了辭呈。

  與此同時,函館當地的居民發起了強烈的抗議活動,他們認為隧道一旦建成,青函聯絡船就會成為廢船,數千人将會面臨失業的危險。所以,隧道人也成了他們眼中的‘罪犯’。

  如此一來,我也開始考慮要不要辭職的問題。但是,一位我非常信任的現場監督勸我說:‘湧水是隧道挖掘最大的敵人。所以,每天與水為伴的漁民總有一天會發揮重大的作用’。于是,我打消了辭職的念頭,留了下來。

  在隧道挖掘現場,每兩周就會有人受傷,死亡人數更是高達34人。那位我非常信任的現場監督也在1969年年底被泥水沖走,享年42歲。事後,我一邊流着眼淚,一邊暗自下定決心 ,無論如何都要打通隧道,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第二年,也就是1970年,我當上了班長,管理20多名部下。同年,兩個和我關系很不錯的工友被挖掘機夾在中間,丢掉了生命。”

  1972年3月,海底隧道的總坑工程啟動。但是,由于海底土壤土質較差以及湧水頻發,原定“10年竣工”的目标遲遲沒能完成。到了1974年,北海道方面的挖掘長度僅僅向前推進了112米,而整個隧道未挖掘的長度多達10公裡以上。對此,角谷先生繼續說道:

  “我永遠不會忘記1976年的5月5日。那天,支撐隧道頂部等多處的加固支架出現了變形。雖然我們馬上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固,但很快就發生了大規模的湧水。隧道内,原本有用每個40公斤沙袋壘成的三個防水堤,然而也沒能抵擋住大水的侵襲。我在隧道裡待了90個小時,想死的心都有。我一邊和工友們用水泵抽水,一邊想起死去的現場監督,在心裡默默向他祈禱‘請一定要保護這條隧道’。

  結果,正如現場監督生前預言的那樣,我們這些‘昔日漁民’真的發揮了作用。比如,我可以在冰冷的水裡遊泳,也會用圓木做成筏子。就這樣,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奇迹般地控制住了湧水,戰勝了大自然。”

  1983年1月27日,在全體隧道人的辛苦努力之下,青函隧道終于得以貫通。在貫通儀式上,北海道一側的隧道和青森一側的隧道之間隻剩下“最後1米”岩土。在近300名媒體人的注視之下,角谷等人在岩土上放置了4公斤炸藥。

  起爆裝置放在了距離現場830公裡以外的東京首相官邸。兩個月前剛剛就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親自擔任“爆破員”。

  “起爆!”中曾根康弘按下了手中的按鈕。伴随着爆炸的聲音,隧道之間的最後1米岩土被炸穿。現場的北海道方面的工作人員和青森方面的工作人員一邊喊着“萬歲”,一邊握手、擁抱,盡情享受“隧道貫通”的喜悅。

  最後,角谷先生回憶說:“作為最後一次爆破的負責人,我把耳朵貼在了岩壁上,全身心地感受炸藥所帶來的震顫。爆破結束後,我把右手按在了胸前的口袋上。口袋裡放着三個工友的遺照。我告訴他們“我們終于做到了!”

  再後來,本州和北海道之間的鐵路竣工,青函聯絡船于1988年停用。作為當初建設目的的“北海道新幹線”也在30多年後的2016年正式開通。

  如果有機會去北海道旅行,希望您乘坐北海道新幹線穿過青函隧道,親眼看一看隧道人昔日的戰場,見證他們在海底用壯烈的拼搏完成的傑作。畢竟,這條隧道象征着人類又一次戰勝了大自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