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期,日本仍處在以小農經濟為主導的封建社會。國家大權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德川幕府對外實行“鎖國政策”,緊緊的關上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門。外國的傳教士、商人與平民不能進入日本,國外的日本人也不能回國,就連适于遠洋航行的船隻的建造都被一律禁止。
在此期間,隻有中國、朝鮮和荷蘭可以與日本通商,并且商業活動隻能在長崎進行。德川幕府限制人們的信仰自由,嚴禁基督教的傳播。19世紀中後期,也就是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已經出現了一些家庭手工業或手工作坊。作坊内開始出現“雇傭工人”制,這代表着日本的資本主義的萌芽誕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的誕生,對日本的封建自然經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并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的統治基礎。
當時的日本社會生産力普遍低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幕府的統治者們卻毫不節制的大肆剝削和壓榨。同時,歐美的侵略者們相繼入侵,又使日本陷入更為深重的民族危機。國内外矛盾激化使日本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它迫切的需要一場徹底的革命來擺脫目前的窘境。再也無法忍受幕府殘酷統治和外國侵略者深重壓迫的日本民衆紛紛提出了“富國強兵”的要求。他們拿起武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
1868年,明治天皇從德川幕府的手中取回大權,并開展了一個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現代化的改革運動-明治維新。日本開始實行議會制度、推行西式教育、實行經濟改革,并建立新式軍事力量。而殖産興業就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
明治政府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杠杆,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并且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按照西方的樣闆,大力扶植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
20世紀初,随着生産和資本的進一步集中,日本逐漸形成了以家族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閥。财閥,是戰前日本金融資本集團的通稱。這些金融資本集團與濃厚的封建家族盤根錯節的糾纏在一起,所以被人們習慣的稱之為财閥。
這四大财閥用家族資本控制着企業集團的核心總公司,并通過家族總公司、直系公司、準直系公司的持股關系,掌控着各經濟部門的直系企業和旁系企業,組成了比托拉斯壟斷程度更高的康采恩。也就是說,它們以一兩個實力比較雄厚的大壟斷企業作為核心,把跨行業、跨部門的衆多大型企業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壟斷企業集團。這些财閥一隻手掌控着資本,另一隻手掌控着生産工具,勢力龐大,還會經常經營一些政府特許的行業。
這四大财閥中,三菱集團的實力最為雄厚。它不僅曆史悠久,還擁有龐大的企業群,光是看看三菱集團的下設的一個“三菱情報委員會”的經理會的27家成員名單,就足夠讓人眼花缭亂。我們可以看一下三菱集團的發家史。
明治政府上台後宣布廢除藩營事業,于是“大阪商會”最終改名為“九十九商會”。明治3年(1870年),岩崎彌太郎擔任了土佐藩(今高知縣)的财政負責人,并暗中将九十九商會的一切業務都攬在自己手中,成為了商會的領袖。1871年7月,在“廢藩置縣”的政策下,土佐藩改名為高知縣。有人勸岩崎彌太郎将九十九商會轉為個人經營的産業,岩崎彌太郎經過一番斟酌,于同年9月14日,買下了商會用于經營的船舶,三菱公司從此誕生了。
三菱公司成立之初是一家儲藏和販賣貨物的海上運輸公司,僅擁有3艘汽船,兩條運輸航線,規模小、利潤少,并且同一時期還有很多家運輸公司與之競争。三菱公司剛剛有所發展,明治政府就大力扶植郵便蒸汽船公司以求改變外國船舶公司控制日本海上運輸業務的局面。這個公司無疑是三菱公司的大敵。岩崎彌太郎決定背水一戰,他個人買下了商會的所有财産和船舶,并建立了三菱商會,通過不惜血本的降價和提高服務質量,再加上明治政府的一些政策變動,三菱公司終于赢得了這場海上運輸争霸戰。
明治政府自上台之後一直面臨着嚴重的内部矛盾。為了轉移人們的視線,政府決定向我國台灣出兵。岩崎彌太郎瞅準機會,賄賂了政府的官員,獲得了台灣航線的全部運輸業務。岩崎彌太郎畢竟是個商人,他趁機向政府提出了條件,即政府負責買船,三菱負責運輸,并且戰後這些船舶要無償的轉讓給三菱。三菱公司通過戰争充實了自己的力量,開辟了台灣航線,大發橫财,徹底擊敗了郵便蒸汽船公司。
後來明治政府将郵便蒸汽船公司解散,并全部轉交給了三菱蒸汽船公司。三菱蒸汽船公司改名為“郵便汽船三菱公司”,一舉成為日本全國最大的船舶公司,每年還會享受政府35萬日元的補貼,并獨攬全國的郵件、官方物資運輸業務。
三菱公司将海運事業壟斷在自己手裡,直接侵害到了另一個财閥“三井集團”的強烈不滿,兩個财閥展開了激烈的戰争。三菱公司商戰經驗豐富,手段淩厲,三井公司很快敗下陣來,幾乎破産。但是,三井公司與伊藤博文的政治資本結合,形成了實力空前的“共同運輸公司”。三菱和共同運輸公司再次展開了殊死搏鬥,兩家公司兩敗俱傷,誰也沒占到便宜。
最後,也就是1885年2月5日,明治政府出面調停,做出統一協定結束了兩家的争鬥。之後,岩崎彌太郎去世,其弟岩崎彌之助接管了三菱的全部事務,将公司的名稱改為“三菱社”。同年9月29日,三菱和共同公司合并,一個新的龐大公司“日本郵船公司”成立了。雖是合并,但是日本郵船公司的10萬股股份全部集中掌握在三菱公司手裡,而共同運輸公司掌握的12萬股股份卻十分分散。通過三菱公司的不斷滲透,日本郵船公司最終轉變成了三菱的企業。
岩崎彌太郎臨死之前交出一大筆贖金,徹底擺脫了明治政府“隻準從事海運、采煤事業”的控制,岩崎彌之助掌印後積極為三菱拓展新領域,将觸角伸向了煤炭業和造船業。自此,三菱走上了多元化事業之路。1900年,三菱公司開始制造軍艦。1911到1925年之間,三菱公司的長崎造船廠甚至造出了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戰艦。三菱公司壟斷了礦業和船舶制造業之後,還投資43萬日元建立了三菱銀行。礦山、造船、銀行這三大行業成為了日後三菱的三大支柱。三菱公司不斷發展,不僅在日本名氣越來越大,就是在國際上都十分有名了。
三菱公司還發展了房地産業、造紙業,投資鐵路、組建重型機械公司、建立外資啤酒公司。
1893年時,岩崎彌之助将三菱社廢除,将三菱改建為三菱合資公司。彌之助與彌太郎的長子各出資一半,共同掌控着三菱合資公司這個家族産業。三菱家族财閥地位穩固,并且還在不斷的擴張着。
日本的資本主義是在國家的保護下發展的。殖産興業溫床上崛起的日本家族财閥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掌握着實權的政治家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三井财閥背後的政治力量是井上馨,三菱财閥則有大久保利通、大隈重信做靠山。
後來,三菱的這兩名代言人一個被殺,一個被趕下台,但是三菱對日本政治力量的影響力始終存在,伊藤内閣和松原内閣都是在岩崎彌之助的操縱下建立的。可以說,日本重要的政治力量都是操縱在三井和三菱家族手中的。這些大财閥們的生命力很強,他們對日本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影響力還将一直延續下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