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網】
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
9月18日,以“支撐雙碳目标的新型儲能技術和産業發展”為主題的2022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分論壇五——儲能專場在北京未來科學城舉辦。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在緻辭中表示,當前“雙碳”目标的有力驅動下,儲能迎來了曆史性的發展契機。作為最早設置“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高校之一,同時也獲批了全國三家之一的國家儲能技術産教融合創新平台,學校将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平台優勢和人才優勢,成為銜接能源電力行業“政産學研用金”一體化協同發展鍊條的重要紐帶。
北京市昌平區常務副區長楊仁全表示,“十四五”期間,昌平将繼續展現小米速度和昌平溫度,發揮空間充足、交通便利、産業基礎紮實的優勢,充分釋放能源谷科研集群優勢,打造先進能源千億級産業集群。在儲能技術這條前沿賽道上,将進一步促進央地協同創新,深化校地融合發展,推動國家能源結構轉型,促進儲能新技術和新業态的發展。
會上, 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分享。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劉吉臻表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能源轉型迫在眉睫。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電力系統由“源随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建立源網荷儲靈活可控的智能調度控制系統,提高新型電力系統的韌性。
對于如何解決國家未來發展與能源供給短缺趨緊、能源資源安全與能源環境安全相互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武強認為應主動“開源”“節流”,打造主體能源,通過三足(清潔能源規模化利用、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節能提效)鼎立和雙輪(新型煤電 CCUS、可再生能源 調節技術)驅動實現“雙碳”目标。
為進一步規範引領儲能行業發展,推動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在儲能行業中創新應用,由中國智慧能源産業聯盟聯合華北電力大學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中關村華電能源電力産業聯盟等共同編制的《2022儲能技術和系統商業化應用案例》由華北電力大學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主任王宏盛在論壇上發布。
據了解,該案例遴選出全國102個具有代表性的儲能案例,涉及電化學儲能(锂離子、液流電池、鉛酸電池)、物理儲能(飛輪、壓縮空氣)、混合儲能等多種技術路線,從項目背景、項目介紹、創新優勢、推廣價值、經濟效益等進行全面剖析,為多種儲能技術應用推廣提供了事實依據。
本文來自【科學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