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張海峰談高考改革

張海峰談高考改革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3 10:05:24

來源:【現代教育報】

↑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新高考改革方案牽涉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和大學招生方式的變革以及大學和中學在人才培養上的銜接等問題,具有系統性,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對于中學而言,新高考的選考科目組合要求高中實施選科走班教學,這必然會在硬件資源、師資力量、學業規劃指導和教學組織管理等方面帶來一系列挑戰,更對中學教育的功能提出新的要求。

王殿軍,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清華大學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

多途徑挖掘硬件資源潛力

在硬件方面,最大的挑戰是教室不夠用。假設原來的固定班每班50人,一個班級一個教室,每個教室上課時人數基本是滿額的。實施選科走班後,開展教學時,不同教室裡上課的學生不同,有的20人,有的30人,每個班上課的學生少了,班次多了,原來的教室自然就不夠用。

如果沒有條件新建教室,就要想辦法挖掘現有硬件資源的潛力,比如可以把一些功能單一的房間,經過精心設計和改造,使之成為多功能的教室。過去為了方便管理,一些學校專門建了實驗樓,實驗課上完後,實驗室大部分時間都空着。我們可以把部分實驗室改造成既能做實驗又能上課的教室,提高其使用效率。

另一個辦法就是盡可能把教師辦公室安排在那些不适合做教室的房間,比如清華附中就用過一些集裝箱改成的房子,作為臨時周轉用房,教師可以在裡面臨時辦公。總之,要通過各種辦法提高空間使用效率,不能讓學生的選科走班因為沒有教室而受到限制。

做好師資調配和選課走班管理

選科走班會帶來現有師資與需求的結構性失衡。一方面有些學科的教師少了,要想辦法招聘相應學科的教師,實在沒辦法也可以聘用一些合同制的教師和臨時性的代課教師;另一方面有些學科教師多了,可以安排他們轉崗做一些臨時性的教學研究工作,對規模較大的集團校而言,還可以在不同學校間進行靈活調配,盡量避免因此而辭退教師,引發不必要的矛盾。

選科走班給學校的教學組織管理帶來很大挑戰。分學科教學的同時還得分層教學,因為選擇同一科目的學生,基礎和水平不一樣,隻有分層教學才能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所以學校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好教學進度的安排,配備與之相适應的教師。有的教師駕馭得了高水平的學生,卻未必能教好低水平的學生。這對教師的挑戰也是非常大的。

教學要分層次,教師和教室都有變化,學生互相之間要避免沖突,還要考慮不同群體的特殊訴求,這個時候排課就會很困難,靠人工已經無法排出課表,隻能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兼顧各種因素,輸入電腦進行排課。實施選科走班教學後,教學時間往往會拉長,比如過去下午3:30必修課基本就結束了,實施選課走班後,為了避免沖突,就得拉長時間,最後一節課往往會排到下午四五點鐘,還有可能出現體育課被排在上午第一節的不太常見的情況。

不能弱化班級的育人功能

實施走班制後有了課程班,還要不要保留行政班級?不同的學校做法不太一樣。我不太贊同取消行政班的做法。我提倡“能不走就不走,能少走就少走,不得不走再走”。走班隻是一種需要而不是時髦,因為大家要學的東西不一樣,才不得不分開上課。在清華附中,既有課程班又有行政班。

班級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更是一個育人的載體,承載着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等德育功能。學校裡的許多活動如運動會、合唱比賽等文體活動,大多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的,班主任在育人上的價值和功能也要依靠班級才能充分發揮出來。相反,因為走班選科,原有的班級歸屬感被削弱,班級的德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學校更應該預見到這方面的潛在風險,提前做好相應的預案。如果取消行政班級,通過什麼方式和手段來實現原行政班級的育人功能,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新高考改革的任何舉措,都不能背離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标,否則就會犯方向性的錯誤。

系統推進相關的配套改革

高考改革是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一部分,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選科走班這一核心環節,迎接新高考,還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提前做好謀劃:

做好學業規劃指導。學會正确選擇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學校不僅要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還要教給學生選擇的方法,但目前我們在理論指導、體制機制建設、專業師資配備等方面還沒做好充分的準備。當務之急是建立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學業規劃指導隊伍,開設學業規劃指導課程,指導學生按照個人興趣和科學原則來選科,避免盲目跟風或急功近利的做法。集體非理性的盲目亂選會導緻學科之間嚴重的結構失衡。

做好全學科的考試,包括高考、等級性的學業考試和其他學科考試。每一個方面的學習和考試都要在評價選拔中得到體現,重視學生的表現性評價,不能隻盯着高考科目,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各學科均衡發展。現在有些學校對于學生沒有選的科目采取完全忽略的做法,這對于學生進入高校後的學習和今後的長遠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做好綜合素質評價。目前的政策設計是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招生的“參考”,現在條件還不太成熟,有些學校和地方做得好,有些學校和地方做得不好,大家對其公平性、科學性、權威性也存在質疑,但是我們要慢慢樹立起這樣的意識,用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督導和評估學校是否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對于當前綜合素質評價中大家覺得沒有争議的評價指标可以先納入,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推進,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導向功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高中課程教學的改革要同步推進。目前高中新課标新教材已經開始使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也要立足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順應高考内容改革的趨勢,加快改革的步伐。

來源:中國教育報

編輯:何文潔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鮑丹禾

張海峰談高考改革(迎接新高考要做好哪些準備)1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來自【現代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