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都覺得宗族特别的重要,所以對祖宗也是十分的尊重和重視,這也是為何在清明節到來時,很多人會不遠萬裡回鄉祭祖的主要原因。除了清明節人們要到先人的墳墓上墳時都會先将墳墓休憩一下,因為在農村有“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先來看墳頭塌消子女稀,農村的墳墓都比較簡單,大多都是用土堆起來的,所以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淋中,墳頭就很容易塌掉,為了維持墳墓的原狀,後人在給先人上墳掃墓前,都會先将墳墓簡單的修理下,如果破損比較嚴重的話,人們還會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将墳墓重新修葺。對于過世的人來說,墳墓就是他們的房屋,而墳頭便是他們的門面,如果墳頭塌掉壞掉的話,便意味着大門口變得破爛不堪,若後人沒有及時修葺,便說明是子孫後代對祖先不重視,那麼祖先自然不會再庇佑後人,便會導緻後代子孫人丁不旺。
再來看無草絕家資,由于農村的墳墓全部都是土,所以時間久了以後墳墓上就會長滿雜草,有些人還會在墳墓附近種上一兩棵松柏樹,因為松柏樹可以成活上百年,所以有子孫後代一代更比一代強的寓意。後人在對墳墓修葺時,通常不會将墳墓上的雜草清理掉,一是因為雜草的根系很茂盛,可以防止下雨時雨水将墳上的泥土沖刷掉,二是墳墓上的雜草生長旺盛,說明子孫旺盛,後代也會越來越富裕。相反,如果墳墓上光秃秃的沒有任何雜草,便說明後代的家庭會較差,子孫也不會旺盛。
其實這句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并沒有什麼科學道理,但是現在農村之所以依然還在流傳這句話,其實是人們為了讓後代不要忘記祖先的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