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20歲機器人創業

20歲機器人創業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2-19 15:04:38

我快 50 歲了,還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

20 年沒上過班的邝建芳,決定走出家門。

她的情緒很複雜:興奮,憂慮,憧憬,恐慌。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

1999 年起,她就停止了工作,後來成為一名全職媽媽,在家帶孩子。雖然她是湖南人,但孩子在香港出生,丈夫也在香港工作,孩子長大讀初中了,她就想着出來打工賺錢——天天待在家的日子,并不那麼如意。

我還是想出來接觸一下社會,不上班都感覺自己要老年癡呆了。以前沒手機的時候電話号碼随口能說五六個,現在我連女兒的号碼都記不住了。

為了找新工作,她一個人從香港跑回了深圳,這個生長速度和年輕人更替速度一樣快的城市。

她沒想到,自己的新同事會是機器人。

這些「鐵疙瘩」給她帶來了新機會。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2

▲海柔創新 ACR 箱式倉儲機器人

邝建芳的職場之路,就像一盒磁帶,在她快 50 歲的時候,播放起了另一面。

A 面

先放下 A 面第一首。

其實邝建芳早就在深圳待過 20 多年。

從小她就是個好強的人,第一個夢想就是自己掙錢買房子,然後遇到合适的人就結婚,結婚後要看和對方相處情況再決定生不生小孩,生了小孩邝建芳也絕不喂母乳,她會把母乳替換成羊奶粉。

第一喂母乳我上班會很不安心,第二帶小孩出去很不方便。鄉下很多媽媽那一輩的人,隻要孩子一哭,把衣服一撩就當衆喂奶,我不會把自己暴露在那種情況下。

一切如邝建芳所願。

在湖南讀完初中後,她來到深圳打拼,和每個來深圳的打工人一樣,那時候她有目标,渾身充滿幹勁。

2000 年之前的深圳,科技遠沒現在這麼光鮮,四處都是接地氣的理想感。

羅湖區新建的高樓大廈,和城中村的髒亂差相互印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語标在蛇口的大馬路邊,激勵了一群群務工人員早起晚歸;那時候互聯網求職還沒普及,筍崗人才市場日日人頭攢動、摩肩擦踵,踩踏事件極易發生。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3

▲ 圖片來自:深圳新聞網-許光明攝

邝建芳做過很多活,當過餐廳服務員,在店裡賣過東西。

她一直記着自己的目标——買房,「人不能總飄着,我自己得買房」,邝建芳說,但她沒想過依靠婚姻來買房,也不想依靠婚姻來買房。

男人是男人的,我的是我的。這樣哪怕婚後受傷,我也不至于沒地方去。

正巧碰上 2002 年鬧非典,出了購房新政,邝建芳當機立斷,靠自己積累的 3 萬塊錢付了首付,買了一間 60 多平方的二手房,買房的時候,她還沒戀愛。

後來,戀愛,結婚,故事和很多人一樣。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4

邝建芳不想被别人束縛,喜歡讓自己忙碌起來。2003 年結婚後,她自己也去外面找過工作,但月薪隻有 1000 多元,太少也幫補不了什麼,就放棄了。

2004 年試過開店,但也沒賺到什麼錢。丈夫經常說她「瞎折騰」,但邝建芳樂在其中:

我覺得我自己可以養活自己,沒必要什麼東西都去依賴他,能做的就自己做。

懷孕,徹底打斷了邝建芳的工作。這也是她離開深圳的那一年。

2007 年,臨産期的時候,她和丈夫鬧了些矛盾,加上她丈夫又忘了生小孩的日子,邝建芳懷着孩子脾氣也大,聽朋友說香港怎麼怎麼好,挺着個大肚子就決定自己去香港生孩子。

沒想到過海關時,她被攔截了。對方從早上質問到下午,最後沒辦法,邝建芳才讓丈夫過來,他們一起去了香港。

邝建芳的家庭主婦之路也從這裡開始。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5

▲圖片來自:unsplash-Nic Low 攝

她當年離開深圳的毅然,和如今離開家庭,隻身從香港回深圳找新工作一樣。

這一年是 2021 年。青春恍眼即逝,邝建芳已經 43 歲了。

再回到深圳,這個高新城市經曆了 20 年變遷,已經滄海桑田。

城中村在慢慢變少,煙火氣在慢慢消失,新商業、新科技、新人才不斷湧現,但「來了就是深圳人」,包容依舊是深圳的特色,隻是在年輕人眼裡,這個城市已從最初的「無限可能」變成了「瘋狂内卷」。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6

▲圖片來自:unsplash-李達茂

邝建芳也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精力充沛,不再啥事都能嘗試都能幹,但她依然對這個城市保有最初的期待。

她憂慮的點在于,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和年輕人競争?

我二十多年沒做事了,别人都年輕,十幾二十歲,我要怎麼和她們交流,也怕有代溝,怕說錯話。

畢竟她和很多在一線城市務工的中老年人一樣,此時面臨的是雙重的挑戰——不僅僅是「不合群」的年齡,還有工作中完全陌生的新事物。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超過 2.64 億人,占比 18.7 %,預計 2030 年,中國将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而深圳是目前人口年齡結構最年輕的城市,35 歲困境在這裡不斷被提及。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7

▲圖片來自:unplash-Joshua Fernandez

年齡越往高走,就業的機率就更加搖搖欲墜,放棄掙紮的中老年群體,很多重新回到家裡,成為不再引人注意的社會成員,等待退休年齡來的那一刻。

因為生育和家庭的傳統束縛,中老年群體中的女性更容易早早地走進這一刻。

這是邝建芳的 A 面,也是很多人的 A 面,播完就結束了。

B 面

你的貨物送到目的地了。

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利豐供應鍊倉庫裡,一個個智能機器人沿着既定路線,規律而快速地滑動,準确将貨物送到邝建芳面前。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8

這是 2021 年,她回深圳後找到的新工作——利豐供應鍊一名倉庫員工。

一切比她想象的簡單。

工業 4.0 時代,工廠也在飛速轉變,制造業紛紛數字化,機器人成為新興勞動力。

國外亞馬遜的電商倉庫早已遍布自動化機器,Google 也布局了仿生機器人,其母公司 Alphabet 已收購波士頓動力、Schaf 等多家機器人公司。

而中國是全球購買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國家之一,全球機器人 1/3 都産自這裡,深圳一直踩在技術最快的車道上。

利豐供應鍊 7500 平米的倉庫裡,配備了海柔創新的 ACR(箱式倉儲機器人)解決方案,包含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和他們的庫寶機器人,這些高約 4 米的機器人在系統指令下,目标明确地來回穿梭,搬東搬西。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9

剛來的時候,邝建芳覺得很神奇,因為這些都是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

這個機器人走路的時候會避開我,還知道減速,現在我也搞不太懂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盡管和這些機器人初次見面,但也不需要太多操作門檻,邝建芳培訓一兩天就上崗了。

現在,她每天的工作,是負責利豐海外 TO C 端的打包發貨。

當海外的客戶下了訂單,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就會傳遞命令,機器人接收到命令,會根據訂單到對應區域取料箱,然後走到工作站,送到員工面前。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0

這一步之前需要極大人力完成,人工倉的揀選員每天要走 10-20 公裡路取貨,而且要拿着編碼去一個個找貨,而且利豐做的是跨境電商,訂單還都是英文,這對于初中畢業就工作的邝建芳來說,基本就是難以逾越的門檻。

年紀大了,邝建芳最擔心的就是工作失誤。

現在,她站在「操作台」前就可拿到貨,機器人幹脆利落不拖拉,準确率能達到 99.99%,她不用操心貨物在哪,也不用擔心編碼對不對。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1

因為走路的時間被省略,她的工作效率也高了,而且比起過去把貨架搬到人面前的機器人,和她工作的機器人能把貨箱搬到人面前,邝建芳就不用再爬高去拿貨、放貨。

拿貨完成後,機器人會把剩餘料箱運回原來區域并放回貨架。

出庫的貨物,接着由邝建芳和她的同事們打包放好,等待發貨,它們将被分别送往日本、新加坡、香港。

和機器人的工作,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流程。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2

她有朋友之前也在倉庫裡幹過活,幹什麼都是一堆人做,天亮忙到天黑,每天下來腰酸腿疼,還累得夠嗆,而邝建芳的工作簡單來說,就隻是原地取貨和打包出庫。

她對自己對現在的狀态還挺滿意的,業績在年輕人占大多數的倉庫裡也是前幾名,願意加下班的話,一個月能有 4000-5000 元。

邝建芳喜歡加班。雖然五點半就能下班,但她有時候九、十點才下班。

更準确來說,現在,她喜歡上班這件事本身:

如果不上班的話,我就好像個廢人一樣,不定鬧鐘,睡到十一二點都不起來。我起來幹嘛?現在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回家這樣,三點一線。我覺得很好,很簡單,又很充實。

邝建芳總結道:「我的愛好就是上班」。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3

新工作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給了邝建芳更多選擇權。

她可以選擇多幹點活,可以選擇輕松一點,也可以選擇幹些工作之外的事。

每天七點半,邝建芳起床做早餐,有時是粥和飯,有時是手抓餅。她不喜歡急急忙忙,吃完後會踩着一輛小電驢,慢悠悠地去公司。

八點半打卡,一天工作後,下班早的話,邝建芳會在家裡煮煮飯、洗洗衣,打掃衛生,也有時間可以安排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比如練練瑜伽,學下廣場舞。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4

對于 45 歲還在深圳奮鬥的邝建芳來說,上班不是一項任務,隻是她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和年輕人打交道、和機器人協作,讓她感到自己也變年輕了。

我跟我女兒說,大家都喊我姐咧,都不會喊我阿姨。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5

磁帶

2022 年。B 面還沒有結束。

新的一面,自然有新的問題。員工們經常會議論,機器人哪天是不是就搶掉了他們的飯碗。

邝建芳更願意把機器人看作她的工作夥伴。其實她從事的揀選員,的确可以用「機械臂」機器人替代,但完全無人化成本也很高,其實企業要考慮的是「降本增效」的問題——也就是說,如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至少目前來看,危險、重複性和體力強度大的工作,算法能解決的系統型工作,都能讓機器人做了。

而這些對于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身體靈活和精力充沛的中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機會。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6

▲ 對員工來說,機器人将貨箱直接搬運到工人手邊,工人隻需根據可視化操作指示就能完成出庫作業,對企業來說,利豐供應鍊的業務也提升了 2-3 倍揀選效率

世界經濟論壇一項調查顯示,雖然有 7500 萬個就業崗位可能被淘汰,但同時會有 1.33 億個更适應于人類、機器、算法勞動分工的新崗位出現。

機器的進步和人的進步同時發生,人機融合正在成真。

現在是人少不了機器,機器也少不了人。

邝建芳曾買過一間房,每個月月供 2000 多元,很快她就要付完房貸了。當然對邝建芳來說,這不是壓力,隻是順理成章。

再上 5 年班,她就可以退休了。

但邝建芳說,人算不如天算:「退不退休,到時再看看家庭和自己身體狀況怎樣吧」。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7

邝建芳沒想過諸如 35 歲職業危機、機器人和就業沖突這樣的命題,她隻是在一個個時代的契機下,不斷按着新歌播放鍵的普通人。

她的 A 面有點像當下普及的流行音樂,B 面有點像帶點未來感的電子音樂。

人生每一段都是好時機。知名職業生涯規劃大師 Donald E.Super 曾說,尤其,中年期是職業發展的核心時期,也是富有創造性的時期。

我們一直處于動态發展之中,價值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實現。

幸運的是,不斷有新的科技出現,為放完 A 面的人創造着 B 面的新聲音,它不僅僅是電子音樂——很多人隻看到 A 面,不知道有 B 面,很多人放完了 A 面,不會試 B 面;很多人看大家都在聽 A 面,忽視了新的 B 面。

更多「邝建芳」或許還能出現——在 A 面之後,也有 B 面的選擇權,直到播完磁帶的最後一首。

20歲機器人創業(和機器人做同事後)18

注:文中邝建芳及機器人圖片由海柔創新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