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配圖很多都是克裡姆林宮博物館館藏
十月革命和随後的内戰改變了俄羅斯的整個曆史,改變了俄羅斯人的方方面面。随後出現的蘇聯政府在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組建,俄羅斯人的首都從傳統的彼得格勒(聖彼得堡)搬遷到莫斯科。
有趣的是,最開始,革命者并不打算離開彼得格勒(聖彼得堡),當時的臨時政府計劃遷往莫斯科時,遭到布爾什維克領導人的嚴厲批評。
除了正在進行的十月革命,當時的俄羅斯還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羅斯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當時德軍已經占領了普斯科夫,已經很接近彼得格勒(聖彼得堡)了。到1918年2月,德軍已經到達俄羅斯彼得格勒僅幾十公裡的距離了。
當時的莫斯科本身的情況也很危急,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無法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無法提供糧食,無法“重新啟動”城市正常運轉。這引起了莫斯科本地居民的強烈不滿,包括其中一部分人還曾經熱情支持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
1918年3月10日至11日夜間,列甯和其他蘇聯領導層成員,乘坐由卧鋪車廂組成的專列,在配有機槍的拉脫維亞警衛隊的護衛下,從彼得格勒(聖彼得堡)秘密離開,前往莫斯科。
盡管這一轉移的秘密程度很高,但是布爾什維克領導層離開彼得格勒的事實大家很快就知道了。
當時的反對者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說莫斯科隻是個省份城市。當時的蘇聯黨報也這樣回答,說搬遷隻是“暫時現象”,彼得格勒仍然是革命的搖籃。
當時的莫斯科的情況并不好,克裡姆林宮因為1917年莫斯科十月起義的事件影響,許多建築被破壞,衛生條件很差,到處是老鼠,沒有公共交通系統。
沿着克裡姆林宮的圍牆已經修建了兩座墳墓,裡面安葬的是被打死的紅色近衛軍戰士。列甯和其他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從抵達莫斯科開始,就住在“國家”賓館«Националь»和“大都會”賓館«Метрополь»,隻能是個臨時住所,所以需要盡快國家政權中心的選址。
列甯到達莫斯科的同一天,就舉行了莫斯科市議會會議,提出了三種選址選擇:貴族女子大學,克裡姆林宮紅色大門旁的備用宮殿,克裡姆林宮。
當時在領導層有很多人反對選址在克裡姆林宮,蘇維埃人民委員會理事會的一些成員指出,克裡姆林宮是莫斯科人中散步的好去處(在那個時候,俄羅斯普通公民進入克裡姆林宮大樓幾乎是無限制的),而且當時該國的東正教中心-聖母升天大教堂正好于1917年在克裡姆林宮内建成投入使用。
然而,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對所有這些疑問都予以了否定,他說:“毫無疑問,資産階級的市儈的小市民想用謊言污蔑布爾什維克,說這是亵渎聖靈的做法,但這是我們最不應該擔心的,我們無産階級革命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
作為十月革命的第一要塞,克裡姆林宮在十月起義中表現良好,經曆血與火的考驗。 所以,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府一定要在克裡姆林宮居住和工作。
于是,1918年3月開始修複牆壁和塔樓,修複工作一直持續到1019年。
當然,在布爾什維克修複的過程中關閉了克裡姆林宮的自由探訪機會,保衛部門的人數約為1000人。克裡姆林宮大院内的修複工作進展緩慢,到1922年才勉強恢複了衛生,1919年成立的醫療衛生管理局完成了克裡姆林宮醫院的建設,并且消滅了克裡姆林宮的老鼠。
與此同時,莫斯科也正式成為了蘇聯的首都。
應該指出的是,在重建克裡姆林宮的過程中,工人們毀壞了很多建築古迹,尤其是宗教遺迹。根據曆史學家康斯坦丁·米哈伊洛夫的資料,克裡姆林宮的建築群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古建築。但無論如何,克裡姆林宮最終成為了莫斯科的“城市中的城市”,成為了一個影響世界的一個政權中心。
野林貓原創文章
特此聲明-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産權,翻譯也是勞動,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您喜歡有關俄語國家和地區的人文、經貿等知識,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野林貓把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