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關于物極必反

道德經關于物極必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23:17:16
道德經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個人釋義

當大道被人們停止使用,就會有施行仁義的需要;當明智聰慧顯露出現了,就會有虛假的僞裝;家庭不再和諧安甯,就會有孝順與慈愛的區别;國家出現混亂動蕩,就會有忠于國家的臣子。


個人理解

當人們不再遵循大道的規則,就會失去大道的庇佑,也會失去自然的本性,這時人們會變得麻木不仁,于是為了糾正這種風氣,就有了提倡仁義的需要;當各種智慧出現在人們面前,就會有人選擇陰險的智慧,這樣人們為了提防别人的算計,就會用狡詐的僞裝;當家庭中的成員出現了巨大的矛盾,就會變得四分五裂,這樣年長者的心中會衡量孝順,而年幼者的心中會衡量慈愛;當國家出現了混亂的動蕩,亂臣賊子就會更加猖狂,還會趁火打劫,而忠心的臣子就會與其對抗,雖然難以挽救頹勢,但還是表現出了忠臣的忠心。

道德經關于物極必反(道德經十八章物極必反)1


現實聯系

當社會中出現了不仁義的現象,人們就會指責,然後大力宣揚仁義,同樣,當社會大量出現欺詐的現象,人們才會去提倡誠信,這說明社會的亂象越多,社會所提倡的良好品格就越多。

事實上,法律條文的制定和修正正是來源于那些真實發生的事件,比如犯下惡劣罪行需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的下調正是因為一些年少者犯下了惡劣的罪行而不用受到法律的制裁。

屈原之所以投河自盡,就是因為他太忠心于楚國了,他把楚國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所以聽聞楚國被滅了,就投江自盡了,同樣忠于宋朝的文天祥不屈服于元朝而就義,忠于商朝的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于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這些忠臣不都是在國家颠覆的時候才出現的嗎?和平穩定的國家是不會有人區分誰是忠臣的。

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就越是害怕失去什麼;一個人越是愛什麼,就越是缺乏什麼;一個人越是聰明智慧,就越是狡猾陰險;一個人越是說什麼是對的,就越是害怕什麼是錯的。

機關算計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聰明反被聰明誤,多情反被無情傷。正所謂物極必反,一個事物正确到了極點就會變成錯的,一個事物錯到了極點就是對的,比如殺人是錯的,而在戰争中殺人是對的。(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将功成萬骨枯。)


結語

仁義非道,智慧非明。和而無分,亂而有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